为了残障孩子幸福快乐生活
2009-11-04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让阴霾家庭看到希望
让重度残障孩子拥有基本的生存能力,只是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对于中度以下的残障孩子,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黄校长告诉记者,让大部分残障孩子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不仅可以减少社会对他们的资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食其力让家庭看到了希望。
为了解决残疾孩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和生存问题,元平特校在2002年举办了残疾人职业高中教育。他们创新职业高中办学模式,建设立足残疾学生、面向就业市场的现代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聋人职业高中的办学特点,元平特校于2005年5月正式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合作开设首届“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大专班(学生免收学杂费),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大专课程。学校共有27名学生报读该专业,并已完成所有学科的学习,获得中央电大颁发的毕业证书,成为全国首批获此专业高职证书的聋人。黄校长高兴地告诉记者,首届8名就读职高班的残疾学生全部就业,其中有7人在沃尔玛、日立环球、麦当劳等企业找到工作岗位,1名聋哑且患有弱智的多重残疾学生在元平特校校办企业就业。教育部也在全国总结、推广元平特殊学校的成功经验。
残障孩子也能自食其力,这让阴霾笼罩的家庭里洒进了阳光。小宝曾让妈妈特别忧心,他不仅有智力障碍,还有听力障碍,在智障儿里属于程度相对严重的类型。他的妈妈把他送到元平特校时,流着泪对老师说:“小宝以前读过几所幼儿园和学校,不但什么也不会,别人还讨厌他。如果他长大了还是这样,等我死的时候,就把他一起带走,不能让他留在这个世上受苦。”现在,小宝已从元平特校毕业,进入沃尔玛工作。他的妈妈高兴地告诉记者,小宝已经能够独自上下班了,她再也不用为小宝的将来担心了。
聋哑学生考入高等院校
在黄建行看来,成才并不是身体健全孩子的专利,残障孩子也能成才。他告诉记者,“你行我也行”不只是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会的口号,也是他们对部分轻度残障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了“育残成才”,元平以道德、文化、科学教育为中心,以身体、心理康复为基础教育发展途径,强化就业训练,培养学生自尊自强、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立志成才的品质,努力为残疾学生将来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在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会上,元平孩子夺得了6枚金牌、1枚银牌和5块铜牌,其中洁儿夺得了1金2铜。她的父亲告诉记者,没想到智障女儿也能拿到世界金牌。他说,这次夺金,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让她树立了自信心。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阿惠身上。阿惠不仅智力低,还因为患有自闭症,连跟父母交流都有困难。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在元平特校却成长为艺术明星:她的架子鼓独奏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嘉奖,并获广东省一等奖,还被邀请赴北京参加调演;她会弹古筝,会画画,能为他人伴奏,能用英文朗诵诗歌,能说快板书,会打太极拳……去年北京残奥会圣火在深圳传递,她在庆典上擂响了架子鼓!
编辑: 王丹丹
相关新闻
- 用梦想点燃激情 做公益完善自我(11 20:45:44)
- 微梦想·小心愿圆梦活动(11 20:42:39)
- 第二届慈展会9月举行(11 20:41:05)
- 慈善公益别拿善款不当钱(10 20:34:18)
- 首个“全国消防卫士关爱基金”设立(10 20: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