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为了残障孩子幸福快乐生活

2009-11-04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  

  率先接受重度残障儿童

  要让残障孩子将来融入社会,光有爱还不够。黄校长告诉记者,很多人赞扬元平教师,多是称赞他们有爱心,实际上作为特教老师,他们还需要大智慧和更高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也正是如此,今年教师节,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到元平特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就对年轻老师李艳说:“特教要有特殊的教育方法,我虽然是博导,在这方面也不如你。”

  黄校长说,深圳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对残疾孩子进行特殊教育,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乃至于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元平根据不同孩子的残疾程度,确定了三个层次宝塔式分类推进的培养目标:第一层次,最基础的层级,要求全校所有学生能具有初步融入家庭、融入社区的基本能力,也就是基本的生存能力;第二层次,中段层级,要求大部分中度以下智障、视障、听障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通过参与社会成果的生产和创造,获得一定的生存质量;第三层次,塔尖层级,要求部分轻度智障和视障、听障学生具有较强的融入社会的能力,掌握多种劳动技能,使他们或接近,或达到,或超越健全人心智发展的平均水平,为高中后教育打好科学文化基础和道德心理基础,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第一层次目标主要是针对重度残障孩子。从1995年开始,元平特校在全国率先招收中、重度智障、脑瘫、自闭症以及多重残疾儿童入学,现在此类学生占元平学生总数的四成以上,是目前国内同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残疾类别最多、残疾程度最重的学校,比国家的要求提前了14年。

  重度残障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为了让他们在元平能够顺利学习、康复并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元平首开让家庭教辅人员进校园的先例,为教辅人员提供食宿,让他们协助老师照顾孩子。黄校长告诉记者,现在,元平校园里的教辅人员已达到100多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校园随处可以看到家庭教辅人员与孩子一起上课、一起做游戏的情景。

  为了实现第一层次的培养目标,元平特校于2002年9月成立了校本课程改革与发展委员会,探索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适合智障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课程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共编订了近60万字的教学指引,共240个教学主题,2本训练手册,1224册校本教材。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中,元平获得3个最高奖“优秀奖”。从2005年开始,学校受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委托,负责全国培智教育感知课程标准研制工作。

  元平的不断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编辑: 王丹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