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付志勇:培养积极情绪向工作压力说不!

2012-08-20  来源:深圳商报  【字号:  

18日,深圳关爱行动幸福人生大讲堂在深圳商报社开讲。图为讲堂现场,座无虚席。

    压力过大,工作倦怠是不少城市白领在职场中遇到的困惑。8月18日,在《积极心理与压力管理》主题讲座中,《心理访谈》咨询专家、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栏目顾问、丛书点评专家付志勇以翔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述,帮助职场人士解构压力,并提出形成积极的认知,培养积极情绪,有助缓解负面情绪,让你在职场更加游刃有余。

    75%的职场人存在职业倦怠

    婚姻存在七年之痒,而对于一些初入职场的人来说,一年可能就已经“痒不可支”。

    付志勇称,在一项以100万上班族为数据库基础进行的调查中,有高达74.6%的上班族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其表现包括,心理能量在工作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工作成就感降低,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等等。

    并且与想象中的工作时间长了,才会逐渐感觉疲乏不同,付志勇指出,最常出现职业倦怠的往往是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25岁以下人群产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是最高的”。对物质、生活、工作的美好期望与现实形成落差,以及竞争激烈带来的工作压力,可能很快就让他们身心疲惫。而45岁以上职场人群,虽然产生职场倦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却面临各种“中年危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最为丰富的。

    就职业性质来说,付志勇称,调查显示,三资企业的公司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最高。且相比之下,企业人员、市场部分人员最易产生职业倦怠,其次是研发和客服人员,行政人员的情况则相对要好一些。

    倾诉可以缓解抑郁情绪

    众所周知,职业倦怠产生于巨大的职场压力,是否意味着压力就是负能量吗?付志勇表示,压力其实是一个中性词,适当的压力对于提升工作绩效具有正效应,只有当压力超过负荷的时候,才会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每个人承载压力的能力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堪重压了呢?他认为,在心理、生理和行为上都会有所反应。

    他表示,职场人士在初期感受到压力时,往往以生理反应为主,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短期肠胃失调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会相应产生心理反应,比如感觉焦虑、紧张,变得敏感、多疑,注意力分散,工作拖拉、害怕孤独但又说不出来等。

    而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就意味着已经压力水平过高。如虽然明明认为工作不快乐,但强迫性工作;易怒,有摔东西、砸墙等攻击性行为;与家人关系明显恶化;冒险行为增加;作息紊乱,坐立不安等等。

    付志勇认为,在压力产生的不同时间段里,都应该尽量寻找有效的方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疏导和调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书写以及向人倾诉消极经历,能够明显缓解抑郁情绪,而回想快乐的事情、积极的经历,有助长期的心情愉悦。

    非理性认知导致不良情绪产生

    付志勇表示,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各类刺激性事件,并不是引起人们不良情绪或者行为的一种原因,真正的原因往往是对事物的非理性认知。“我认为,压力往往是对事件悲观解释的结果”。

    他说,损失厌恶是十分普遍的一种非理性认知。“举例来说,如果你花高价买了音乐会门票,对演出充满期待。看了5分钟后,发现水平低下,10分钟之后感觉毫无起色,会有什么反应?”他现场设问。听众回答包括当即退场,打游戏、看报纸但不离开等待好转,以及无论如何花了钱就得听下去等若干答案。付志勇表示,不同的心理状态对行为的选择有明显差异,“比如说,失恋而长期无法从感情困惑中走出来的女性,在面临这个选择时,往往都会选择花了钱,就要坚持看完”。

    此外,“绝对化”以及“过分概括”和把事件“灾难化”都是较为典型的非理性认知。付志勇举例称,曾有一名女博士在向他咨询时表示,自己不想干了,因为经常受到排斥,领导时时针对自己,而部门同事也全部对自己不好。而实际上,在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让女博士对其同事进行逐一评价时却发现,她自己也承认大部分人对自己还是很不错的。这就是由于“过分概括”导致的不良情绪。

    培养积极想法消除情绪困扰

    付志勇认为,人们大部分的情绪困扰都来自于非理性的认知和信念。当人们长期坚持在内心对自己重复这些不合理信念时,就可能导致越来越严重的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甚至形成心理障碍。如果能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受困扰的情况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尤其是对于职场人来说,对于未知的工作生活,适当改变想法,就可以改变情绪,并且影响行为。

    举例说,你在路上开车,突然有人超车别了你一下,你什么反应?你可能很愤怒,愤怒是什么?是情绪的变化。狂按喇叭是什么?是行为。但如果你认为他是不小心的,和你并不相识不可能是专门针对你而来,可能家里有急事,还会有这些情绪变化吗?再比如,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你心里的想法可能是“怎么老找我麻烦”,但是如果想开心的话,也可以想,领导真信任我。

    “面对一件事,你当然有愤怒或者生气的权利,但是要相信,我们的情绪、想法是可以选择的”,付志勇最后表示。

编辑: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