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周桂娣:可亲可敬好老师

2009-12-03  来源:深圳商报  【字号:  

    在罗湖区东晓街道马山社区,周桂娣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居民们说,热心的周阿姨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是一个热心的老师,是社区居民的好榜样。

  尽职“四点半学校”

  今年69岁的周桂娣1996年从惠州退休后移居深圳。在惠州,周桂娣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先进教师。

  移居深圳后,周桂娣没有闲下来,她主动加入关工委和社区义工队,每天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奔忙。

  马山社区有大量来深建设者,由于工作繁忙,很多人无暇照顾孩子。2007年,马山社区成立了“四点半学校”,重点解决社区的孩子们放学后无处去、没人管的问题。退休后的周桂娣不忘自己的教师本色,积极支持社区“四点半学校”辅导工作。

  马山社区“四点半学校”成立伊始,周桂娣就和自己的老伴张荣超报名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如今在马山社区,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都争相来到社区工作站里的“四点半学校”,一起做作业、看书、玩耍。而周桂娣夫妇一直在细致入微地照顾和关心着孩子们的学习。周桂娣补习语文,张荣超补习数学。高峰时,马山社区“四点半学校”有80多个孩子。两年多来,每天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四点半学校”,周桂娣夫妇才回家,他们每天都要在晚上7点以后才能吃晚饭。

  引导青少年全面发展

  在周桂娣夫妇的悉心辅导下,有些孩子的成绩进步很快。小美的学习成绩不好,考试经常不及格。在周桂娣夫妇的辅导下,小美的成绩提高很快,人也变得开朗了,身体也好了。

  小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不爱写作业,周桂娣夫妇专门为他制定了学习计划。现在,小伟每天都准时到“四点半学校”学习,按时交作业。他的父母说,“小伟比从前懂事多了”。

  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而不是成为书呆子,这一直是周桂娣最大的愿望。在与老伴张荣超全力支持“四点半学校”工作的同时,周桂娣还积极引导社区青少年全面发展。

  马山社区的一处边坡,现在悄然建起了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绿色植物园,社区居民称这里是“农趣园”。这里不仅种植了各种花草,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周桂娣每个月要带“四点半学校”的孩子到这里进行社会实践,教孩子们种植蔬菜,认识植物,给花草施肥。小东的家长告诉记者,“通过到农趣园了解大自然,孩子在家里也勤快了,知道爱惜食物了”。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周桂娣还经常在社区组织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比如青少年爱国主义故事演讲、学生环保跳蚤市场、社区乒乓球比赛等。去年以来,周桂娣先后组织开展了“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暑假“迎奥运,庆奥运”青少年绘画比赛、“扬奥运精神,展体育风采”青少年乒乓球比赛等活动。


  情系公益事业

  在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同时,周桂娣也一直情系社会公益事业,周桂娣用自己的行动为青少年做榜样。她不仅关注着社区老、弱、病、困、残等家庭,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种爱心活动。

  2008年1月,马山社区一位老人不幸摔成骨折,这位独居的老太太每天只能困在家里,用一根拐杖艰难移动,更不能下楼买米买菜。周桂娣了解情况后,组织社区义工轮流照顾她的生活。那年春节,周桂娣还带领义工和社区的孩子们专程去陪老人过年。老人在香港的女儿得知母亲受到社区悉心照料后很受感动,专程从香港赶回深圳向周桂娣和义工们表示感谢。

  虽然生活上并不算富裕,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周桂娣却经常用退休金帮助有困难的人。2008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十几万来深建设者滞留在深圳火车站,周桂娣得知这消息后,主动请缨,经过再三的要求上级领导同意了。她带领义工冒雨前往罗湖区南湖小学临时安置点为滞留人员送水送饭和打扫校舍,一直忙碌到晚上7点多才回家。

  默默无私的付出,周桂娣赢得了广泛尊重。她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深圳市文明市民候选人”,她的家庭于2008年10月被评为“深圳市文明家庭”。周桂娣表示,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要一直坚持下去,努力做得更好。(记者 赵鸿飞)

编辑: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