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情感热线

2014-05-29  来源:  【字号:  

作业没完成被妈抽耳光 孩子拼死罢课
幸福中心心理专家引入危机干预
徐斌
插图 先知先桃

深圳晚报记者 徐斌

今年“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12岁的儿子小立说作业都做完了,妈妈检查时却发现还有两项没完成。当天妈妈接到老家电话,说外公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情绪焦躁的妈妈生气地打了小立一巴掌。

第二天小立不肯去上学。为了防止他玩电脑,父母拔掉了网线、关闭了天然气和电视。这样过了两天,妈妈主动跟小立解释当时自己的情绪不好并对儿子道歉,可是小立拒绝接受;爸爸请了半天假在家陪伴,小立跟爸爸提出条件,要求分三天玩够10个小时的电脑游戏才去上学,父母没有同意。小立被反锁在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他说听音乐,不答应他的条件坚决不去上学。到父母向深圳市爱心与共幸福促进中心心理危机干预救助时,小立已经一个人在家过了6天。

父母:

叫他吃个苹果都不愿意

爸爸金先生是一家公司的法人,妈妈惠心是医生,夫妻二人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丈夫白手起家商海打拼,妻子操持家庭还兼顾工作,如今两人都事业有成。儿子小立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妈妈惠心对孩子要求很严格。

小立今年12岁,上小学前一直由外婆外公带,从小聪明伶俐、乖巧听话。外公外婆回家后,妈妈负责接送小立。小立小时候成绩名列前茅,之后渐渐下滑,现在中等偏下。爸爸妈妈曾打小立,有时候下手很重,但打后会有效果,小立会“好”一阵子。

小立性格倔强,开始与父母冲突,而且记仇。一天饭后妈妈要求小立吃苹果,小立拒绝。爸爸妈妈强调必须吃,小立于是一直把苹果拿在手里,捏着个苹果跟随一大家人出去玩,硬是拿了半天。下午到大姨家,妈妈又让他吃掉苹果,小立把苹果和盘子都砸了。

夫妻二人反思,决定不再动手打他,但小立越来越不愿与父母交流。半年前小立开始喜欢玩游戏,要求每天要先玩15分钟游戏再写作业。

小立:

不按父母意志就被罚

心理咨询师请金先生和惠心回避,用背对背的方法单独与小立进行了访谈。

小立说爸妈把他当成一个听话的工具:当他们提的要求他能做到时,他们就对他“好”一点,愿意跟他说话,放宽对他的限制,有时候还会听他的要求;当他们提的要求他做不到,根本不问原因,也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一味地限制和惩罚。

他说妈妈很要强,家里以妈妈的决定为主,爸爸表面上中立,最后总是赞成妈妈。他解释这次不去上学,是因为父母没有兑现他们每天让自己玩15钟分钟游戏的承诺。说着说着,他伤心地哭了……

心理咨询师:

父母太强势

孩子的心就关闭

心理咨询师杨熔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家庭的问题,要用家庭生态的观念来理解孩子的行为。首先,父母要把自己的工作、事业、夫妻关系处理好,教育孩子时才能平和而充满智慧。妈妈当时如果能够理解自己为外公担忧的心情并首先处理好情绪,就不会为两道小题动手;她一直独立承担接送辅导小立学习的重担,工作好强,长期处于心理劳累状态。妈妈应抽出时间关照自己,与爸爸分工,夫妻互相体谅支持,家庭氛围融洽了,孩子家庭教育的冲突也就迎刃而解。

其次,当孩子出现问题,要试着调整家庭的互动模式。小立的父母在交流中是强势父母,不给孩子表达机会,孩子最后只好关闭交流的心门。小立抗拒的不是上学本身,而是给他施加压力暴力而他又不敢抗拒的爸爸妈妈(权威者)。

第三,青少年心理发育有独特的成长规律。12岁的他进入了青春发育第二反叛期,心理上自我意识飞跃发展,进入“心理断乳期”,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当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个性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反抗期的出现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夫妻应就婚姻成长和子女教育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以上人物均为化名)

编辑: 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