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幸福.爱心超市

2014-05-29  来源:  【字号:  

沙盘游戏与亲子关系
地点:深圳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 嘉宾:纪汉平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汕头训练基地主任
徐斌
纪汉平教授在现场演讲

深圳晚报记者 徐斌 文/图

沙盘游戏的起源

威儿斯,英国人,是沙盘游戏的创始者。他有两个儿子,他每天下班回去就跟儿子在地板上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跟孩子一起创造岛屿、城堡等等,把家里的毛巾、毛毯都拿下来跟孩子在地上玩,孩子乐此不疲。1911年,他大儿子10岁、小儿子8岁,他把他和孩子在地板上玩的所有游戏,用画画和拍照片记录下来,出版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籍叫《地板游戏》。两年之后,威儿斯又出了一本书叫《男孩子的游戏》,从游戏中看到孩子们的发展和成长,这就形成了沙盘游戏最早的雏形。

第二个创始者是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也是英国人。她的父母结婚以后一直感情不和。备受童年的孤独,后来她建了一个儿童诊所,帮助焦虑症、抑郁症、学习困难的孩子。1935年,她把小朋友玩的游戏汇编成童年的游戏出版了一本书,1956年她又写了一本《游戏王国》的心理书。

第三个是瑞士人多拉·卡尔夫,出生于1904年,她真正发明了沙盘游戏。她把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的儿童游戏和荣格的分析心理结合起来,发明了两个盘子,一个盘子放干沙,一个盘子放湿沙,慢慢形成了一门很好的心理治疗方法叫沙盘游戏。沙盘游戏就是由这三位非常伟大的人物促成。

沙盘治疗的实践

纪教授说:“我在2000年师从台湾师范大学何长珠教授,他于上世纪90年代在瑞士苏黎士荣格心理学院学习6年,我跟他学习,然后从2000到2005年,在全国给自闭症的孩子做公益沙盘,做了5000人次;给上课容易分神、爱做小动作、做作业丢三落四的孩子做沙盘2万多人次;对3至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每个月做一次情绪疏导,共2400多人次;给焦虑症、强迫症孩子做了1200多人次,其中厌学的孩子最多。我成为大陆受训专业沙盘治疗工作者,16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在这个领域里面去耕耘。”

沙盘游戏在亲子关系发展当中它有独特的优势,沙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不透露着心灵的奇迹,展览着如数家珍的家庭生活气息。透过沙盘,孩子与父母找到了和谐的基础点,彼此对话,打开心结、梳理了各自的情绪,使孩子心灵愉悦幸福。

沙盘游戏也是心理教育

有个5岁的被遗弃的孩子,她做的第一次沙盘非常零乱,这个孩子在这个家庭里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她每天拼命做很多事情,来博取家庭里面的人对她爱护,她看着像个10岁的孩子,非常懂事,穿着打扮非常老气。她说她是家里的小保姆,她很希望爸爸能表扬她,希望妈妈能看到她的成长、她的美丽。她内心有很多矛盾和冲突。她一共做了20次沙盘,后来这个小女孩慢慢变回她5岁的那种天真、可爱,享受家庭对她的关爱。

还有一个女孩15岁,青春期,喜欢她的同桌男孩,她爸爸是一个船员经常要出海去,海上不安全,很辛苦,他身体不好。15岁的女儿很担心父亲,喜欢上男同学又不知道该怎样来梳理,就说人活着真没意思,干脆我跳楼算了。通过孩子看到亲子的关系,通过孩子也看我们这个家庭是如何生活。这个孩子第十一次做沙盘时,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在第十二次的时候,纪教授跟她的爸爸妈妈做了一个小时的访谈。父母看到孩子的变化很高兴,表示为了孩子要特别和和睦睦、注意健康。

沙盘游戏不仅仅是心理治疗的方法,广泛地适应诸多心理疾病,同时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技术,在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纪教授在国内给很多资优生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做了疏导以后,他们在自信、人格、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也得到很好的发挥。从沙盘看自己心灵的成长,打开心结,梳理情绪,看到未知的自己,找到未来的方向,使自己身心灵愉悦、幸福、健康、成长。

编辑: 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