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第七届深圳关爱行动一月全城活动纪实

2010-12-28  来源:深圳新闻网  【字号:  

第七届关爱行动启动以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晶报》等多家媒体积极行动起来,报道了李汝勇、小俊豪、小城城等的故事,为他们送去无数爱心市民的温暖关爱。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当北国还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封世界时,深圳这片南国热土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关爱春风。2010年1月12日,第七届深圳关爱行动在一轮冬日暖阳中如期启动,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的大背景下,围绕“关爱·感恩·回报”的主题,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在全城的各个角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好人好事涌现出来;一家家企业捐款捐物争做有责任感的先锋;社区、厂区充满关爱之情。温暖如春风,层层传递;关爱如歌曲,越唱越动听。

关爱特区建设者:凝聚爱心,传递温暖

1月12日第七届深圳关爱行动刚刚启动,1月13日,刘玉浦、王荣、白天等市领导就分头率队赴基层送温暖,看望我市低保户、困难职工、下岗职工、伤残人士、困难党员和老党员,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并提前表达新春的祝福,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困难群众。

全市媒体也积极行动起来,响应政府“关爱特区建设者”的号召。1月18日,深圳市关爱办和深圳特区报率先向全市发出“关爱特区建设者 全城爱心大接力”倡议书。活动倡议:社会各界伸出援手,以结对帮扶、捐款捐物、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帮助有困难的特区建设者走过一段最艰难的路途,走向阳光明媚的未来。

市关爱办主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说:“早期来深建设者对特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一些人家庭遇到困难,更需要社会关爱。媒体是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和传播者,深圳特区报作为党报旗手,更应走在前面,通过组织更多关爱行动,把爱心传播得更远。”


启动仪式后,市关爱办和深圳特区报编委会领导兵分六路,分别来到罗湖碧波、螺岭社区、南山同乐社区、罗湖翠竹街道、盐田海山街道、南山粤海街道南油社区、福田区梅林二村,慰问了居住在这里的困难家庭。他们中有基建工程兵家属,有社区低保户,有下岗工人有因病失业人员有癌症晚期患者,有车祸幸存者还有贫困单亲母亲。看到党报赞美特区建设者的贡献、关爱特区建设者的生活,他们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个温情浓浓的大家庭。

活动启动后,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和个人热心参与了这场爱心接力赛,市妇联、市义工联、深圳安华投资公司、观澜街道办、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等多家单位积极传递爱的接力棒,把关爱送到更多特区建设者心中。

到目前为止,“关爱特区建设者 全城爱心大接力”活动已经公布第二批关爱者名单,其中就有患尿毒症、5年坚持带病参加义工服务的“五星级义工”李汝勇。

今年39岁的李汝勇已做了7年义工。2005年,他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双肾完全萎缩,每天靠透析维持生命。去年11月,因为出现多种并发症,李汝勇被紧急送院治疗,只有尽快进行肾移植手术才有保住生命的希望。生病5年来,每个月的治疗费高达几千元,如果接受换肾手术,还需要一笔巨额费用。寻找肾源,是更大的难题。

李汝勇的事迹引起许多义工的共鸣和关注,1月31日经《深圳特区报》报道后,更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当天仅义工们捐款就达到16000多元。

如果说《深圳特区报》的“全城爱心大接力”是雪中送炭,那么深圳市关爱办和晶报共同发起举办的“30年30个心愿”大型策划则如锦上添花,给特区建设者一个圆梦的机会。

1月14日,《晶报》“30年30个心愿”大型策划正式启动,通过义工李双的报料,《晶报》联系到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患者黄安。很久没有出过远门的黄安,最大愿望就是看到大海。在义工、记者和关爱人——新安义工联义工钟国康的帮助下,黄安坐上小车来到儿时居住的妈湾港。看着辽阔的大海,黄安含着泪水说:“7年了,我又看到了大海!”随后,大家又帮助他坐上了地铁,实现了他的第二个愿望。


爱心大救助:真情汇聚,点燃希望

1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席卷了正在睡梦中的来深建设者陈先生一家。当陈先生冲入火海抱着女儿婷婷跑出家门时,6岁的婷婷已经被大火重度烧伤,生命危在旦夕。从那一天晚上开始,婷婷在医院的急救室中一再经历抢救,而巨额的抢救费用也使婷婷一家陷入了另一种绝望之中。

深圳广电集团《第一现场》栏目报道了小婷婷的危机状况,深圳市关爱办负责人、《第一现场》著名主持人董超等第一时间赶到小婷婷的病床前,送上了亲切的问候和“都市弘善资金”第一笔救助金。看到为女儿着急流泪的婷婷妈妈,市关爱办负责人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呼吁市民奉献爱心、一起和死神赛跑,把小婷婷救回来。

这一段充满爱与泪的真情呼唤,立刻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从那一天开始,宝安区人民医院烧伤科病房前,去探望小婷婷的市民就络绎不绝。截至1月27日,市民送往医院的现金、捐到关爱账户上的捐款加起来,已经达到13万余元。

1月5日,《深圳晚报》刊登《愿用我的苦去换孩子的笑》的文章,报道了大芬油画村残疾画工父亲四处举债救儿的消息,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曾日辉是大芬油画村的一名画工,手有残疾。他仅13个月的儿子曾惠城,不幸身患川崎病,于去年12月初住院至今,先后两次进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抢救。小城城目前已花费医疗费用9万多元,家庭储蓄早已花光,还遍借所有亲戚朋友,尚欠儿童医院医疗费用2万多元。1月12日,布吉街道总工会、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工业联合会捐款3000元,1月15日下午,大芬村美术工作者自发为小城城捐款1.4万元。随后,各界又陆续捐款1万多元。

1月29日开始,《晶报》连续几天报道了3岁的男孩小俊豪身患五种疾病急需救治的消息。小俊豪一出生就被母亲遗弃,目前随父亲、姑姑和奶奶一起生活,贫困的家庭根本无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报道第一天见报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市民手拿《晶报》来到市儿童医院探望小俊豪,并为他送上爱心捐款。1月31日爱心捐款总额已超13万元。目前孩子被转入广州的医院治疗,临行前,市关爱办负责人赶往儿童医院看望并送去了慰问金。

2010年1月,对贫病困难者的关爱救助如春风激荡着鹏城。爱心大救援如春风荡漾,让无数个“小婷婷”、“小城城”、“小俊豪”感到关爱的力量。1月2日,岁宝百货举行慈善义卖,为自闭症儿童筹集善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嘉仪是贫困来深建设者的女儿,在爱心人士长达一年多的爱心接力后,于1月11日接受了美国专家的手术;1月15日,爱心企业为甲流重症患儿小秀添送去1万元捐款;1月27日深圳福彩中心“寻找需要帮助的人”第73期资助金为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的小韵姿送去了5000元资助金。


收获感恩的心:感恩生活,回报社会

热闹的秧歌舞,幽默的小品……1月22日下午,盐田区沙头角东和社区第三届“十佳社区好邻里”颁奖活动在社区街心公园举行,十位“社区好邻里”高兴地戴上了大红花。区委区政府、街道领导和辖区500多名居民群众参加了活动。

在颁奖现场,第二次当选“社区好邻里”的范玉梅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已经60多岁了,一直忙着在社区建立戏曲社,“每天出门听到有人叫我范大姐、范阿姨,让我帮着解决他们的难题,我心里就充满感激,这是邻居们对我的信任啊!我也越来越喜欢深圳这座城市,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能让我们老有所乐,为社区建设发挥自己的余热!”范玉梅说。

1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艺术设计学院的阶梯教室,只见近百名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场特殊的讲座。这是由深圳市罗湖区劳动局就业科送关爱进校园组织的一场公益就业培训。

罗湖区劳动局就业科张学东是个热心人,他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签劳动合同的时候也容易遇到各种陷阱,我们这是第一次主动走进校园,给即将进入社会的年轻人送公益课程。从这些充满青春朝气的大学生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活力,他们是这座城市的未来!”

1月20日,第一批从陇南支教回来的十余名深圳“募师支教”的老师在深圳商报社相聚了。他们都是深圳长大、毕业于深圳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优越的家庭中长大,却志愿到偏远山区做乡村教师。经过5个月的支教锻炼,他们看起来消瘦了、成熟了。毕业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2岁的高曼璐在甘肃陇南康县中寨小学支教,期末光荣地获得了“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她表示:“谢谢募师支教活动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忘不了陇南的老师和孩子们,比起他们给予的,比起我们在支教中收获的爱和支持,我们的付出实在太少了。现在很多同学和朋友跟我打听下一期的情况,他们也都想去支教。”

从社区好邻里范大姐,到罗湖区劳动局就业科的公务员,到支教回来的深圳年轻人高曼璐,老中青三代人在感恩回报、传递爱心的过程中,形成良性的爱的循环,让这股关爱的春风吹遍鹏城。(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徐斌 彭晶)

编辑:郑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