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募师支教: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2011-01-31  来源:深圳商报  【字号:  

——第九批志愿者山区支教归来谈感受

截至昨日(1月30日),参加第九批深圳“募师支教”行动的40多名志愿者,已全部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活,分别从江西井冈山和安义、四川红原、青海马海、广东湛江等地的20多所乡村学校,陆续返乡或回到深圳。

对于这些刚刚从山区支教归来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带给他们怎样一段人生经历?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思想触动和精神收获?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5名志愿者代表。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藏文中学支教志愿者钟金荣:

雪域高原迎接人生挑战

2010年9月初,钟金荣等5名志愿者来到四川阿坝州红原县支教。钟金荣说,他被分配到县藏文中学。刚一接手,他便发现自己带的三个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特别差,在课堂上总是习惯等待老师的答案。

此外,钟金荣还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强调授课重点,学生们都想不起来做笔记,他问:“你们怎么不做笔记呢?”学生们的回答让他一惊:“老师,你没把它写在黑板上,我们怎么知道要做笔记啊!”钟金荣说,那一刻,他才恍然感觉到,自己不能拿发达地区初中学生的那一套教学方法,来教雪域高原的这些藏族孩子。

明白到这一点后,他积极与班主任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及时调整了授课思路,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几条方法。经过一段艰难的磨合,师生之间由最初的陌生慢慢变得相互理解、适应。当一个学期结束时,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提高,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厚。

钟金荣说,都说岁月无痕,但他相信红原支教的这半年时光不会没有痕迹,而会成为永恒的记忆。


●江西井冈山沉塘小学支教志愿者黄桂梅:

再多的苦也微不足道

20出头的深圳女孩黄桂梅去年7月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第九批“募师支教”行动。她和另一名女大学生黄海璇,一块来到井冈山沉塘小学支教。在这所偏远的乡村学校,她们坚守了5个多月,直到1月底才返回深圳。

黄桂梅说,支教期间,她们受到了来自支教单位领导和老师们太多的关注与照顾,使她们远在他乡却感受到家的温暖。黄桂梅说,当地人民特别纯朴善良,热情好客。她们刚到学校时,校长担心她们两个女孩子住在学校不安全,特地让一位当地老教师留住在学校。每逢周末,校长总会打来电话嘘寒问暖。

井冈山不仅季节分明,甚至一天内的气温变化也很大,这种气温的陡变让两位年轻的志愿者吃了不少苦头。在沉塘小学的4个多月里,黄桂梅生过五次病,最严重的一次是风寒,为了不让师生们担心,她只说自己患了轻微感冒,咬牙挺直身板,照常走上讲台。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自我调理,她才恢复了健康。

一个阴雨而寒冷的日子,她注意到学前班一名男孩儿坐在湿泥地上,脸色发青,嘴唇血色全无。黄桂梅跑过去把他抱起,这才发现孩子的整条棉裤已经湿透,额头滚烫,原来孩子发高烧了。她把孩子护送回家,才知道男孩的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他跟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为了不耽误上学,每天早上3点50分,祖孙俩便起床了,简单吃过早饭,4点半准时从家里出发,奶奶牵着孙儿的手,徒步几个小时赶到学校,正好赶上学校早8点的上课铃声。

黄桂梅说:“从这个孩子的住处到学校,九曲十八弯。一年365天,你能想象出一个65岁的老奶奶,每天牵着年仅5岁的小孙儿的手,就这样风雨无阻地走过吗?”因为家里穷,许多孩子在学校的午饭只是一块方便面。黄桂梅说,两下相比,她才感到自己受的那点苦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江西安义县石鼻中学支教志愿者潘晓红:

支教收获太多的感动

2010年3月,潘晓红作为第八批“募师支教”志愿者,首次来到江西安义。半年后,她第二次重新踏上这片红土地。她说:“我是一个北方女孩儿,因为‘募师支教’行动,有缘在江西安义工作生活了一年时间,心里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学生、老师、宿舍、餐厅、操场,这里的一切一切,都给予我美好的回忆,支教是我人生历程中不平凡的一页,更是我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潘晓红说,因为她是第二次来安义县石鼻中学支教,刚一下车,孩子们就一拥而上,那一刻,她心头涌起的是一种“回家”的感觉。学生们一声声“老师”的呼唤,让她又找回到教师的荣耀感。

潘晓红说,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她在这片土地上耕耘者、收获着,这种生活看似简单,但又充实快乐,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感动中度过。学生们每天一声声“老师”的呼唤,让他们感受到尊敬和崇高;生活上,工作中,每一天都在刷新着纪录。“我感动着你,你感动着我,支教的日子,孩子们硕果累累,我也桃李芬芳。”


●青海大柴旦马海哈萨克民族学校支教志愿者强清科:

哈萨克村寨有了我的学生

强清科是第六次参加深圳“募师支教”行动了,此次出征,离他的人生目标更近了一步。因为,他曾跟记者透露,在有生之年多去几个地方支教,等老了全中国到处都有他的学生,这是他的“人生理想”。

地处青海、甘肃与新疆交界处的马海哈萨克民族学校,是所“袖珍学校”,从学前班到初三年级,全校仅有80来名学生,全部为哈萨克族。从这个小村寨到大柴旦行委(镇),坐长途汽车要走5个小时。由于海拔3400米,强清科和另一位支教志愿者周升志到这里后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当地恶劣的气候。

“那里太缺老师了!”强清科说,马海哈萨克民族学校只有10名老师,其中有两人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由于没人接替,至今他们仍坚守岗位,无法退休。此外,由于没有电脑老师,当地驻军和企业捐赠的30台电脑一直躺在电脑室里睡大觉,灰尘都蒙上厚厚一层。“那里的人们太纯朴了!”强清科说,在学校,校领导和老师们把他们两位支教老师当成亲人,工作交流没有代沟和隔阂,生活上更是时时处处无微不至,从而保证了他们两位支教老师安于讲台,安于学校。

强清科说,连续几年的支教历程,给了他太多的感动和感激。现在,他已经完全眷恋上了这种支教生活,他愿意奉献自己更多的青春年华,陪伴山村学子走完人生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一程。

●广东湛江市廉江石角镇环下小学支教志愿者刘晓菲:

以微笑面对孩子们

刘晓菲说,跟全国其他贫困地区一样,环下小学的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天真纯朴,却有些木讷,缺乏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由于估计不足,上课伊始,这位阳光女孩频频遭遇尴尬:尽管她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尽管她把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标准”降了又降,但学生们除了张口结舌,便是茫然不知……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在进行了单元测验后,她都会用糖果来奖励他们,而孩子们则用他们的张张笑脸来回报这位来自深圳的美丽女老师:“晓菲老师,我们爱你!”

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们便形成了良好的上课习惯和学习习惯,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做到了课前有准备,上课有精神,听课能专心,思考会用心,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级的学习风气很浓。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她感到由衷的欣慰。

刘晓菲说,一个学期的支教工作结束了,但是她把一颗牵挂的心永远留在了那里。


相关新闻

第十批“募师支教”招募

志愿者赴湘川黔赣粤支教

【深圳商报讯】(记者 李 红 张清华)由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商报、市慈善会、许凌峰“募师支教爱心联盟”共同主办,深圳中航出资赞助的第十批深圳“募师支教”行动日前启动,面向全国招募支教志愿者。今年3月初,他们将分赴湖南、四川、江西、贵州和广东等地乡村学校支教一个学期。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此次招募的志愿者将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工作。在支教期内,每名志愿者每月可获得2000元人民币的支教补贴。

主办方特别提示,应招者报名时请将本人身份证、教师资格证、学历证、获奖证书等资料复印件及报名表(报名表请到网站下载:http://www.szhgong.com)一并寄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新州十一街万基商务大厦八层“募师支教爱心联盟”。邮政编码:518048(外地报名建议用特快专递)报名电话:(0755)61353998 83454388,联系人:陈小姐。

 

编辑:郑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