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暖心”公益机构彰显深圳温柔底色

2017-04-06  来源:深圳晚报  【字号:  

爱特乐团的孩子正在上表演课。

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带市民体验信息无障碍空间。

海学堂志愿者到四川大凉山喜德县热柯依达小学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指导员在带领市民打太极。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深圳晚报讯 (记者 秦瑶) 深圳有数目繁多的公益组织,他们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依靠自身的公益行动不断提升整座城市的温度,让市民倍感暖心。特别是一些公益机构长期关注自闭症儿童、贫困失学儿童、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与帮助,彰显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温柔底色。

第十四届关爱行动之“十佳公益机构”评选正在进行,继昨日首次对部分参选机构进行报道后,今日本报将继续关注这些“有温度”的公益机构的故事。

1

深圳市爱特乐团:点亮星星孩子音乐之声

当大赛宣布最终的电子琴合奏金奖花落爱特乐团时,现场很多人都落泪了。这是2016年6月举办的第16届卡西欧少年儿童电子键盘大赛。与其他正常的参赛成员不同,爱特乐团的成员是一群大龄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患儿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承受着旁人无法探知的内心孤独。长久以来,全社会关注的大多是低龄自闭症儿童,一些大龄自闭症患儿一定程度上被忽视。2013年10月,深圳市爱特乐团成立,它是国内第一家由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发起,由15岁以上大龄自闭症孩子组成的乐团。成立以来,爱特乐团一直致力于通过训练、演出、宣传和倡导,提高自闭症人士的自信与能力,改善自闭症状况,同时也希望通过演奏让人们了解自闭症,从而理解、接纳、尊重自闭症人士,让自闭症患者可以融入社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为社会带去正能量。

据爱特乐团创始人孙莉莉介绍,有些孩子来乐团之前,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来之后就慢慢学会了聆听、配合与协作,然后用各自不同的旋律合奏出一曲曲和谐、美妙的乐曲。

为了让更多的自闭症孩子接受音乐训练,乐团还开办了免费的公益音乐培训班,面向全市自闭症人士招生。到目前,开办了两个键盘乐器班;三期声乐班;一期打击乐班。上课75课次,培训748人次。

通过培训,自闭症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弹奏和歌唱技巧都有明显进步。随着孩子们水平的不断提高,参加演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乐团成立3年多来,孩子们共参加演出50余场,其中“星星音乐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在星星音乐会上,培训班的孩子都会展示学习成果。不少家长反映,参加培训班后,孩子性格活泼了许多,慢慢学会了与外界的人和谐共处,也增强了家长对孩子的信心。

2

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让视障者看见世界大门

互联网算得上最具有共享精神的技术,然而在其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仍有将近1600万视障群体因为互联网产品(网站、app、手机等)没有实现无障碍,而无法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2005年,中国国内第一家专注于信息无障碍的民间社会公益组织——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成立(下简称“无障碍研究会”),其倡导“让所有人都拥有无障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无障碍研究会主要为互联网产品提供信息无障碍优化服务。通过为互联网产品提供专业的无障碍咨询、测试与优化服务,使其可以被视障者、读写障碍者、听障者、老年人等各类障碍用户顺畅使用,同时倡导社会关注残障群体的需求,实现真正让视障群体平等自由使用互联网产品。

无障碍研究会组建了一支由精通IT、精通信息无障碍专业知识、同时属于障碍群体的信息无障碍专家团队。他们作为第三方,为互联网公司,提供专业信息无障碍测试、咨询、优化服务,以实现信息无障碍在互联网公司执行层面的可行性。目前,无障碍研究会已为近百个国内主流的互联网产品提供了专业服务。

无障碍研究会合作发展总监揭华妹告诉记者,中国目前没有对互联网产品做无障碍化的硬性要求,因此他们一般都要主动联系各大互联网公司,说服其在产品开发中实现无障碍化。“我们希望通过典型产品的信息无障碍优化,来引起业内其他公司与政府事业单位对信息无障碍化的重视。”揭华妹说。

3

深圳市海学堂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为失学儿童实现读书梦

在有些深圳孩子考虑出国留学的时候,远在四川、云南和广西贫困山区的一些儿童正面临着失学的困境。早在英国留学期间,深圳市海学堂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下简称“海学堂”)的创始人张晴明便开始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失学问题,回国后便成立了海学堂,致力于帮助贫困失学儿童实现读书梦。

从2009年开始,每年暑假海学堂都会组织志愿者去四川及广西等地的偏远山区支教,支教通常持续一个月左右,很多报名参与的人都是海外归国留学生。在支教期间,老师们不仅给当地学生带去了丰富的知识,还为一批孩子提供“一对一”的教育资助金,只要孩子愿意读书,海学堂将一直资助其上完大学。

记者了解到,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迫于种种外界因素干扰,即便接受了资助也没能坚持上到高中。不过,其中也不乏让人欣慰之事,一名受资助的四川大凉山学生去年高考考上了当地一所大学,虽然这所大学名气不大,但海学堂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为他感到高兴。

目前,海学堂支教点已遍布全国近10个省市的贫困山区,举办了10次暑期支教,吸纳逾1000人次志愿者参与,共计帮助超过1000名失学孩子实现读书梦想。他们希望联合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凝聚海外留学生的力量,共同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的不同教育需求。

4

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育指导员手把手教你健康健身

深圳作为一座年轻城市,充满活力热衷运动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下简称“指导员协会”)应运而生。该协会以建立体育公益生态圈为愿景,秉承“奉献、服务、健康、快乐”的宗旨,自成立以来,全身心投入体育公益事业,不断自我突破,创新激活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指导员协会主要从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建立体育公益生态圈。协会内部有两类主要人员,分别是体育义工和体育指导员,其中体育指导员需持证上岗,专业性要强于体育义工。不过,二者都免费为市民提供健身知识指导,带领市民科学健身。 据了解,目前协会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0125人,体育义工7029人,仅体育义工就参与服务项目1111个,累计服务时长达59662.65小时,服务次数达15209次。

指导员协会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体育有约”便是活动之一,它号召“一个人带动一个项目”,在实践中,曾为了推广花滑运动会而请来奥运冠军陈露做体育指导员,极大地带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健身大讲堂”活动,则请来专家为市民讲解健康的健身知识。而“公益培训”主要致力于培养熟悉体育知识的专业人员。为此,指导员协会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均合作建立了培训基地,截至2016年培训期数已达130期,已培训达10065人次,为社会输出了大量体育工作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50个服务点,市民可以打电话申请社区体育指导员下基层提供免费的服务。考虑到中老年健身的需求,协会还制作了专门的健身册子,免费在全市广场上发放,指导市民健康健身的同时,也告诉市民每天的活动安排,市民可以根据册子指引自主参加协会组织的健身活动。

 

编辑:李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