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三年投入53亿助100个贫困村脱贫

2017-01-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程学勇

2013年11月新一轮对口帮扶以来,深圳先后共派出395名干部在河源开展对口帮扶、扶贫“双到”和精准扶贫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3.52亿元;主导和协助引进项目497个、计划总投资1676.63亿元;帮扶河源市4个县100个贫困村稳定脱贫。

1月12日出炉的《2016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河源是全省最具发展后劲的城市。2014年-2016年前三季度,河源连续三年发展后劲排名全省第一。

三年真情帮扶,三年连续发展后劲排名第一。这不是巧合。通过振兴发展和全面对口帮扶,河源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2016年河源全市生产总值可达895.95亿元,增长8.6%,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河源,正在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快速崛起的样本。

真情帮扶共发展

《报告》课题组组长、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称,河源等市始终保持发展后劲的秘诀是“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地区产业转移直接相关,集中体现了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带动效应。”这与深圳对口帮扶工作的核心“产业帮扶,园区共建”相吻合。

丁力称,“评判地方发展的长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此,这个排行榜,是把同量级GDP、人均GDP的地市放在一起比较。广东21个城市的竞争力排行中,深圳位居第一,而发展后劲的比拼上,河源全省领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深河对口帮扶共赢发展、相帮相长的特性。

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全面对口帮扶,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这一背景下,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时任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和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等领导多次到河源考察指导对口帮扶工作。马兴瑞特别强调,深圳要有“大哥帮小弟”的胸怀气度,按照“一家人”、“算大账”、“同发展”的要求,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实现深河两地合作共赢。

与此同时,“深圳东进”,与“河源南融”两大战略无缝对接,为实现对口帮扶的共赢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河源市委常委、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副总指挥、河源江东新区党委书记龚国平则称:“深圳的同志带着责任担当、带着真情实意来到我们河源,同河源的干部群众一道埋头苦干、积极进取,为我们河源的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促进了河源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省委省政府和深河两市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以民生帮扶为例,三年来,深圳每年安排一亿元的民生帮扶资金。在深圳的帮扶下,前不久,河源获评全省教育强市,河源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该市首家三甲医院。与此同时,深圳还大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数据显示,去年河源城区的教育发展,社会资金占比达20%,其中相当部分都来自深商。

产业共建是核心

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钟荫腾称,产业帮扶,园区共建,是三年对口帮扶的核心。以此为主导,深圳为河源主导和引进了一个又一个百亿级的大项目,比如巴伐利亚庄园项目、酷派农业项目、华大基因高科技项目、深能源二期项目、中兴通讯河源基地等。其中,仅中兴通讯项目,即可望为河源新增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产业帮扶的平台是共建园区,深河两市采取“1+N”一园多点的方式进行园区共建,重点推进深河产业城建设。确定了河源市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深河产业城土地整备等28个项目作为首批市级共建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深河公司计划投资19.71亿元主导和参与合作共建。这批项目竣工投产后,将新增工业产值200亿元、增加值45亿元、税收约7亿元。河源的7个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70%的企业来自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3200亿元,成为河源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圳市委市政府已确定了新时期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出台了相关方案,计划安排财政资金13.98亿元帮扶河源214个贫困村,每村帮扶的财政资金从上一轮的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

(深圳特区报河源1月12日电)

编辑:张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