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中国传统慈善正由救济走向社会公益”

2016-09-28  来源:晶报  【字号:  

晶报讯(记者 彭晶)树立文化自信,接通中国善道……9月24日,中国慈善联合会、敦和基金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会展中心桂花厅联袂主办中国慈善文化论坛,慈善界、文化界、宗教界等二十多位嘉宾,共同探讨中国慈善发展新路径。论坛同时发布了中国慈善文化研究报告,并举办了中国青年慈善学人“竹林计划”研究成果奖励计划颁奖仪式。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孟志强、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爱平、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卢德之,红树林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大学原校长章必功等嘉宾围绕“慈善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发表主题演讲。

孟志强在致辞中表示,学术界、慈善界应以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为根基,从现代慈善事业中汲取养分,开展更多、更好的慈善理论研究。王爱平则表示,应建立慈善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激发中国年青一代的慈善参与。卢德之认为,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智慧完全有可能引领未来社会和慈善的发展。章必功认为,中国传统慈善有以下发展趋势,即从官府走向民众,由散户走向机构,由单纯的花费慈善本金到经营慈善本金,由救济走向社会公益。

当天下午,台湾慈济基金会人文志业发展处主任、慈济大学副教授何日生,“墙上便饭”公益活动发起人亚力坤·奥斯曼等多位资深公益人士分享了各自经典的慈善文化案例。

精彩观点

“熊猫黑白均匀交织,憨厚又有智慧,受人喜爱,与慈善有相似的文化特质,熊猫完全可成为共享理念、中国慈善乃至21世纪慈善的形象代表。通过融合不同的文明成果,以行善的方式来推动全球共享现代慈善的模式。”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卢德之

编辑:张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