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民生微实事”解决急难事

2016-09-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天气好的时候,居民想晒晒被子,社区里没公共晾衣架;社区有一些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门理发是个难题;上班族中午没时间管孩子,周边的“托管所”不靠谱……这些老百姓急需解决的小事、急事、难事,因为有了“民生微实事”,都顺利地得到了解决。

今年,我市为每个社区提供最高200万元“民生微实事”经费,全市644个社区的“民生微实事”经费可达12.88亿元。半年过去了,“民生微实事”项目开展情况如何?记者探访梅林街道的几个社区发现,每个社区都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民生微实事”办得风风火火,实事虽“微”,效果却极好 。

小小人行道架起大大“民心桥”

梅河社区的许大姐是“梅林小学南面围墙人行道翻新工程”的义务监督员。在暑假这一个月的施工期间,她几乎每天都要来施工现场转两圈,监督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社区里和她一样热心的监督员还有四五个。许大姐说,都是自己家门口的事情,大伙儿都关心着呢,都盼着这路赶紧修好了,以后大家都方便。

之前,梅河社区梅林小学旁的人行道地面砖破旧不堪、松动不平,学生上下学蹦蹦跳跳,容易绊倒摔伤,下雨天家长来接孩子,一不小心就踩到“陷阱”,溅上一身泥水。今年社区居民议事会上,居民提议,得把这个问题通过“民生微实事”解决了。很快,议事会成员、社区“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社区居民代表开会商议通过了这个项目。7月11日开工,8月10日竣工,赶在暑假期间,就把这个项目完成了。

记者看到,梅林小学旁的地面已经焕然一新,人行道上铺上了全新的红地砖,台阶旁做成了防滑路面,还新增了树池,老人等着接孩子的时候,有了个休息落脚的地方。许大姐说,整个工程花了15万,花的钱不多,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困难。开展“民生微实事”,让“我的社区我做主”,居民们都说好。

通过微实事推动社区居民自治

梅亭社区60岁以上的长者有986人,80岁以上以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就有133人。对他们来说,下楼理发是每月的生活难题。在社区居民议事会上,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和社区居民代表投票,同意用“民生微实事”经费开展“剪剪”单单爱心义剪服务项目。

近日,记者来到梅亭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值社区每周一次的义剪活动。需要理发的老人们来到中心,美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免费为他们服务。据说,没赶上每周义剪的长者,还可以凭社区发的爱心券到美发中心接受服务。

在活动室里,另一波穿着“红马甲”的年轻人,正对着头发模型进行练习。他们是“友心帮”党员志愿者队伍,经过10节课以上的培训后,定期为社区80岁以上以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

据了解,“剪剪”单单爱心义剪服务项目共使用“民生微实事”资金7.9万元,还撬动了社会资金4.5万元。梅亭社区党委书记李琼说,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服务了广大群众,更是树立了“梅亭人帮梅亭人”的理念,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动基层自治。

让居民自己“点菜做菜”

社区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今年,我市为每个社区提供最高200万元“民生微实事”经费,全市644个社区的“民生微实事”经费可达12.88亿元。截至5月底,全市共申报“民生微实事”项目5391个,总金额达57051.35万元。

“民生微实事”源自于社区基层实践,由居民自己“点菜”,自己“做菜”,获得了居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些年来,有一些民生服务事项,工作没少做,社区居民认同感、参与度却不高。‘政府买了单、群众不买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因为民生工作的方式方法是一种传统的 ‘自上而下’模式,作为受惠主体的群众,事前不知、事中不晓、事后不觉,政府往往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却得不到一个‘好’字。‘民生微实事’的实践,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既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现实具体需求,指向了居民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又有资源支撑,流程上又充分尊重居民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自然激发了居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市民政局社区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编辑:张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