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用金融手段孵化教育和养老慈善产品

2016-06-28  来源:  【字号:  

房涛在进行演讲。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文/图

深圳有着活跃的资本市场和深厚的慈善土壤,深圳不断探索公益慈善的跨界玩法。日前,公益星火四期推出的中国公益金融人才(项目)培育计划在前海国际资本管理学院启动,80名来自政界、金融界、公益界和媒体界的星火种子相聚深圳。记者采访了市慈善会秘书长、市社工学院执行院长房涛,房涛表示这批星火种子将聚焦社区教育、养老领域,用金融方式孵化一批公益金融项目。

深圳特区报:公益星火四期聚焦公益金融,为什么聚焦这个主题呢?

房涛:公益星火四期推出的中国公益金融人才(项目)培育计划是去年10月研发的,在342个预报名项目中,以97分获得第一名,获得福田社会建设资金支持。

公益与金融联姻已成国际新趋势,全球80%基金会在做资助,而中国90%的基金会都在做执行。我们探索用金融手段让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因为在公益板块中,基金会处于顶层,他们可对社会组织成长、规模、质量提供支持,而公益金融可令公益资本产生倍增效应。因此,我们这期聚焦公益金融主题。

深圳特区报:请问公益星火四期如何玩转公益金融?

房涛:公益星火4期以公益金融人才培育为切入点,聚集社区教育和社区养老领域,培育相关的项目。与过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孵化要采取公益金融的手段,比如公益信贷、公益创投等方式,使得有限捐赠的公益资本能够得到金融杠杆的支持性作用。按照定位公益星火计划不是一个培训,而是一个试验平台,慈善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以PPP模式,创新公益金融产品,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对接,然后将创新模式、流程、经验归纳推广。

深圳特区报:据您介绍,国内三分之二的基金会资产在贬值,您认为其发展困境是什么?

房涛:首先,这是观念的问题,基金会的从业人员、理事会、社会大众等,对基金会的理财没有理性认识。每年收益都要稳步增长并不容易,基金会的理事会不愿意承担亏损,就不会做理财决策。可喜的是,目前一些非公募基金会的理事会愿意承担理财风险责任,已经开始做了,公募机构由于缺乏法律政策支持,面临着理财亏损谁负责的问题而没有尝试做。

其次是主流金融企业尚未挑起公益金融重担,金融机构主要是设计公司和个人的理财产品,甚少为公益资本定制理财产品。此外,跨界公益金融人才匮乏,既懂金融又懂公益的人才非常少,公益星火四期设立“人才创投和项目孵化计划”,以“专业理论+案例实践+实地参访+沙龙论坛”的新型培养方式组成项目团队,运用公益创投、社会影响力投资等方式,挖掘并培育出社区教育和社区养老的公益金融产品。

 

编辑: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