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品牌活动
- · 深圳市学生爱心捐助活动
- · 青年公益实习实践计划
- ·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计划
- · “寻找爱的足迹,讲述爱的故事”—大型征文.绘画及诗文朗诵.演讲大赛
- · 环卫工人关爱工程
- · 深圳“社区邻里节”
- · 园丁关爱工程
- · 佳兆业白衣天使关爱工程
- · 交警关爱工程
- · 咱爸咱妈逛深圳
- · “共享阳光.爱心大穿越”
- · “为特困家庭送年夜饭”活动
- · “爱心无限,电波传递”—明星物品慈善拍卖救助活动
- · 关爱大篷车
- · 深圳关爱热线
- · 幸福人生大讲堂
- · 关爱地贫儿童“燃料行动”
- · 深圳“募师支教”行动
- · 深圳市创意公益文化发展中心
- ·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
- · 深圳关爱俱乐部
- · 深圳关爱指数
- · 明善公益网
- · “感动深圳”—深圳关爱行动推选表彰晚会
- · 爱心小书桌
- · “妈妈食堂”爱心助学活动
公益,改变青工人生
2016-05-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大 中 小】

深圳特区报(记者 盛佳婉 文/图)4月29日,大浪十周年报告会上,23岁的陈梦鸽作为大浪的杰出青年代表,站在富丽堂皇的汇报厅,分享了她的公益故事。
她的演讲很棒,听众的情绪跟着她完成了起承转合。年轻富有神采的脸,匀称而又苗条的身材,她看起来和其他优秀的年轻人没有什么两样。但显然,她身上有着更多的标签:90后,农民工代表,公益机构总干事。
17岁来到深圳大浪,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不到18岁父亲早逝,她肩负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21岁成为公益机构总干事,用公益的方式与好强的自己和解,也通过公益来帮助更多的青年人。
她是大浪40多万青工中的一员。这个群体他们年轻、蕴藏着无限能量,却受到成长渠道狭窄、社会资源匮乏等制约。他们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却又被过度强调可替代性。他们就像一群流沙,无论生存还是生活都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而陈梦鸽的故事,正在为他们展示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通过公益,改变自己。
因为贫困,早早担起家庭重担
2008年,河南驻马店的陈梦鸽没有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她放弃高中,读了中专,她想早点养活自己。两年后,她来到深圳大浪,成为了一名流水线工人。让她猝不及防的是,在她工作的第二年,父亲突然去世,留下了年龄尚小的弟弟和悲痛欲绝的母亲。从这天起,她背负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这一年,她不到18岁。
2009年,广东揭阳的唐蓝英考上了高中,然而三年后,她没有考上好大学。因为家里还有要读书的哥哥和弟弟,她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来到深圳大浪,在菜市场父母开的粉面批发档帮忙。每天凌晨四点, 唐蓝英准时出现在菜市场的档口,开始招呼来批发粉、面的客人,稚嫩的、跟周遭格格不入的脸,淹没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这一年,她同样不到18岁。
他们是大浪40多万青工的缩影:普遍接受过教育,但不足以藉此改变命运;因为家庭的贫困,早早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却难以获得社会资源。
在不少专家看来,广泛依靠社会力量,让青工们完成“融入城市-学习成长-贡献社会-实现梦想”的自我蜕变,是当今城市化背景下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做好青年,一切由你
陈梦鸽1993年生,家里有个弟弟,从小就是大姐大,立志要当女强人。枯燥乏味的流水线生活,没有消磨掉她的斗志,在工作的间隙,她自考了专科和本科。
唐蓝英1994年生,在家里排老三。虽然听着“女孩读书无用”的话长大,她依然渴望自立自强,拥有自己的事业。趁着档口生意冷清的下午,唐蓝英自考了专科,并在继续自考本科。
这两个性格迥异、故乡相隔千里、却又都刻苦上进的人,相继走进了同一家公益机构——“好青年”,并都转型为职业公益人。
这是一个有点不可思议的公益组织。它的服务群体是大浪青工,运营群体也是大浪青工。它依托于大浪青年梦中心,提供公益项目运作所需要的资源:政府资源、企业资源、专家资源、其他公益组织、义工等。也提供个人成长所需要的资源:有大浪大学堂,各种专家在这里讲课答疑解惑;有“进步银行”,可以无息贷款接受职业再教育;有“好厨房+好驿站”,可以以志愿服务换取免费食宿……
想要来这里工作,不需要任何门槛:不问学历、不管经历、不限制工作时间、不设定工作内容、工资自己定……在这里,一切由你。但同时,这里也确实有着高门槛:要自定目标、自创项目、自我运营,要学会自我管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所有来这里的人都要从志愿者服务做起,根据自己的要求来选择成长的速度和要学习的东西,志愿服务合格后进入试用期,试用期合格后,成为全职公益人。
这一切的设计,缘于机构的使命:推动人的发展,培养诚信、自立、创新、具有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好青年。设计者甚至称之为好青年培养的“公益流水线”:青年们从接受公益服务到主动学习,再到为别人贡献,甚至在公益领域做出一番事业。
“好青年”帮助青工飞速成长
对于求知若渴的陈梦鸽和唐蓝英来说,“好青年”无疑为她们打开了一扇连接世界的大门,她们在这里飞速成长。
原来每天在菜市场,和大叔大妈们混迹在一起的时候,唐蓝英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穿上职装,熟稔地和来自政府、学界、企业、工厂等的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她想过要去工作,但觉得可能是去美容院或者是工厂。公益是什么,她不知道。
加入“好青年”不到一年的4月12日,星巴克全球志愿者活动在大浪青年梦中心举办,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唐蓝英,在各个活动场地间穿梭,她时而接待来宾,时而与青工聊上几句,时而与参与活动的嘉宾侃侃而谈。成熟、干练、在人群中闪闪发光的她,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年仅22岁的小女孩。
2015年,经过志愿者期、见习期后,唐蓝英成为全职公益人。她还像以前一样,每天凌晨4点来到菜市场,忙到8点,这是家里档口最忙的时候。8点过后,回家换上一身全新的行头,来到大浪青年梦中心开始一天的工作。她还是菜市场那个卖粉面的小姑娘,但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相较于唐蓝英,陈梦鸽俨然已是青工领袖代表,不少青工从陈梦鸽身上看到了未来和方向。
2013年年初,陈梦鸽加入“好人好事”公益机构,成了职业公益人。2014年,“好人好事”孵化出“好青年”,专门做青年公益。有青工背景,又有项目运作经验的陈梦鸽代理总干事,半年后,她正式成为总干事,承担起一个机构的使命。那一年,她才21岁。
她的成长也为自己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掌声:十大闪亮龙华人、深圳市三八红旗手、城市化国际峰会优秀农民工代表等等。“感觉之前经历的磨难,都是为了承受这巨大的财富,让我跟最优秀的老师、最明确方向的团队、最积极向上的伙伴在一起,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造出自己最大的价值。”陈梦鸽说。
青工的城市化进程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几年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我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不少专家认为,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作为教育资源普遍缺失的青工群体,为青工提供更加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导青工形成独立成熟的价值观,是青工成长方向的方向标。
2014年初,大浪青年梦中心开幕。梦中心的设计由香港大学建筑系朱涛教授支持设计。梦中心包括五大板块:公益联盟、大浪大学堂、青春幸福驿站、图书馆、青年剧场,并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它隐约地勾勒出一个“融入城市、发展能力、贡献社会、实现梦想”的青工城市化进程。
陈梦鸽、唐蓝英是这个“青工城市化进程”中的代表,不但有强烈的成长愿望,还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支持其他青工的成长。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没有受到完整教育的人群就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却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着巨大的潜能,他们能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培养出信任、互助、友爱的关系,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积极和正面的作用”,“好青年”理事长范志明说。
编辑:彭澎
相关新闻
- 致敬关爱,致敬这样一张城市通行证(29 11:36:47)
- 大爱深圳 心暖花开(29 11:32:30)
- 为关爱行动 插上创意翅膀(29 11:27:22)
- 2018深圳关爱行动先进个人、集体和优秀项目名单(29 11:25:36)
- 深圳关爱行动系列推选出炉尹烨等获评“十佳爱心人物”(29 11: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