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感恩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2015-12-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来自南园小学的同学们争相上台分享感恩感言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11月26日,恰逢西方感恩节,由深圳特区报、福田区政协联合举办的“深圳市民论坛·福田区政协委员社区道德论坛”走进福田区南园街道,与在场的三百多名孩子、家长、老师一起聚焦当前社会的感恩活动,共同讨论当下需要什么样的感恩教育。

嘉宾认为,感恩是人的天性,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行为意识,而非居高临下的道德绑架。对于当前社会上“为父母洗脚”等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嘉宾认为感恩教育需要以一定的形式为载体,找到合适的契机,不宜对此类形式全盘批评否定。

对于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嘉宾认为言传身教比说教更有效,呼吁更多的人常怀感恩之心并报之以行,感恩并不是口号,也不是号召,而是行动。论坛中,南园小学的学生自发争先上台感恩表白,打动了现场家长、老师,他们纷纷为孩子们“感恩之言”点赞。

 

● 本期嘉宾

秦建新 福田区政协委员、深圳梅林中学特长教育处主任

丁雪枫 福田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城建开发集团公司租赁部部长

何宗防 福田区南园小学副校长

邓亚红 福田区南园小学教导处主任、福田区义工

方俊领 深圳团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辅导热线组长、南园小学义工队主席

赵 鹏 深圳市义工联环保生态组组长、南园小学家委会秘书长、家长代表

● 主持人

刘丽华 深圳特区报记者

感恩是人的天性 发自内心

刘丽华:今天的论坛开始之前,孩子们有一场“感恩从心开始,让爱充满人间”的文艺表演,我们请几位同学说说你们看了同学们对感恩的表达,你怎么看待感恩,对谁感恩?

学生A:我觉得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受人间真情。

学生B:我想感谢我们的老师,老师像亲人一样关心我们,给我们建议、给我们帮助,陪我们欢笑,也陪着我不高兴。在我的成长中,老师给了我好多。

学生C:我觉得我们应该感恩地球母亲,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如果没有地球母亲的给予,我们也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刘丽华:今天,恰好是西方的感恩节,网友们说尽管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专门的节日表达感恩,其实我们一样有感恩之心,对当下我们的感恩,怎么看?

秦建新:我觉得我们并非刻意在感恩节做一个关于感恩的论坛。感恩是人心,西方人的感恩节与中华民族传统的感恩之心有内在的一致性。在今天这个日子谈感恩,很有意义,尤其是看完孩子们感恩的表演,我非常有触动,我感恩孩子们。

何宗防:人为什么要感恩,我觉得这是自然规律,就好像太阳给了植物阳光,植物叶子就会茁壮成长。别人有恩于我们,我们也一定会像自然万物一样,会有所感觉有所回应。感恩也是人的天性,今天有一些人被金钱、欲望、自私自利所蒙蔽,没有感恩之心,可能就会导致灾难。

邓亚红:感恩首先是感知、感受,而后是感动、感激,最后才上升到发自内心的行为意识。记住,感恩不是别人要求的,也不是居高临下的。

赵鹏:作为母亲,我并没有特别教育我的孩子怎么去感恩,更多是言传身教,比如父母亲生病时我第一时间带他们去医院,陪伴老人。我也没要求孩子对我感恩,他给我一个拥抱我就觉得很满足了。我倒想感谢我的孩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感谢他们丰富了我。

刘丽华:现在大家呼吁要懂得感恩,是不是恰恰说明我们的社会比较缺少这个东西?

丁雪枫:现实中很多人还是缺少感恩的。感恩,首先“感”是外界对我们的影响,传统的说法人有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前五个都是直接感受,最后一点是意识,这才完成了感恩当中“感”的过程。“恩”是恩惠,但实际上日常中很难做到“知”恩。“感”容易,但“知”很难。

秦建新:我很赞同,“感”很容易,“知”不容易。我是老师,我班上有个学生每次交作业时都是恭恭敬敬双手送到我手中,其他同学没感受到。有一天他递作业过来时差点摔了压到旁边的同学,被压的同学说“你干吗”,我赶紧说“对不起”,这个学生很奇怪为什么反倒是老师说对不起,我解释说他双手递作业给我,不小心才压了你所以我道歉。全班同学这才明白,就这么一个细节,其实是表达这个学生对老师的感恩。

感恩活动可以找到好的契机开展

刘丽华:网友308说,“今天感恩节所以大家铺天盖地感恩,现在似乎是到了教师节就想起了教师,到了妇女节才想起女性,我们的感恩是不是可以不这样集中式、千篇一律感恩”,很多网友给他点赞。那么,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感恩教育?

秦建新:我们并不是说反对在特定节日中向某一人群表示感恩,反对的是里面只体现形式,没有内涵。刚才提到我那学生一直是两只手恭恭敬敬交作业本给我,天天如此,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种形式。感恩,很多情况下是人的一种本能,动物都有感恩之心,何况人。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对感恩活动的批判,我觉得也不能彻底否定,积极作用还是有的,不要太在乎形式。曾经一搞感恩活动整个操场都是洗脚盆,同学们给父母洗脚,这个看起来有点作秀,但多少对孩子有一定引导,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心中萌发感恩的情绪,所以我觉得也没有必要过多否定。

刘丽华:很多网友认为现在看到的感恩活动多是给年轻的父母洗脚、梳头,形式大于内容,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吗?

秦建新:这个要因不同类别的人而异。比如父母对自己孩子也要感恩,平常老师教导孩子回家要向父母感恩,但站在家的角度,父母也真的要感恩自己的孩子。父母年轻的时候,因为有了孩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当父母老了,孩子长大对父母有赡养关怀,让父母感到满足。我们不要把感恩定义得很窄,有些老师说学生的感恩让他觉得不好意思,我说有什么不好意思,老师跟学生之间有一层教育关系,通过教育学生然后辐射到整个社会,更加有意义,作为老师仅仅是感恩的一个载体而已。

邓亚红:我非常赞成。我觉得网友说得有点片面,任何一个内容都是需要一定的形式为载体的,同时教育也是需要契机的。比如学校利用“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举行感恩活动,仅仅是找到一个契机,而不是仅限于当天去感恩,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感恩,孩子还这么小,力所能及的事情非常有限,所以我觉得这个形式无可厚非。我们更多是希望通过这类感恩活动,通过孩子辐射到家长和社会,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有感恩之心的人。

刘丽华:网友776说“今天的感恩论坛就很好,提问题大家讨论,说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说教、不是道德绑架,不是一个人居高临下做指导,不是一个人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手划脚,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感恩”,什么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更好地感恩?

丁雪枫:其实任何实质都要有形式作为载体,不能说一点形式都没有,没有形式那就没有实质。至于如何教育,我觉得关键是让大家知恩,用心来感恩。刚才谈到感受容易、知恩难,举个例子,你送给一位小同学一盒巧克力,首先他听到后很高兴,这是听觉,他看到这一盒巧克力,这是视觉,拿到巧克力产生触觉,闻到巧克力有嗅觉,吃到巧克力的时候有味觉,这些都是直观感受到的,而要知恩就必须在头脑中感受,懂得念恩。另外说到我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以我为例,我真正知恩是我自己有了小孩以后,知道养小孩有多难,才知道父母当时为我付出了多少努力。

争议:父母打骂是爱的表现吗?

刘丽华:我们一位网友问,“今天女儿问我,妈妈如果对我好,我也对妈妈好,这是老师说的感恩;可是,如果妈妈打我,我也感恩吗?老师说妈妈打你也是为你好,可是妈妈总喜欢打人,妈妈就是有家暴行为哦,我也要感恩妈妈吗?”各位怎么看?

方俊领:父母也是人,也有错误的时候,请你们宽容父母。我经常接到学生打电话说最近不想回家,回去会被父母打,他想回家但放不下这个心结。其实人都是血肉之体,感恩之心是自己存在的,如果你能够把你的心情表达给父母亲人,我想他们会弥补对你欠缺的情感。

秦建新:这可能是很多孩子困惑的问题,父母老师对自己好像并不好,应该怎么面对?第一我们要领会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哪怕打你骂你,也要感受其中父母老师的爱。

刘丽华:您觉得这种方式是对的吗?

秦建新: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但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按人的本能,并不是你打我一耳光,我还说谢谢,但父母打骂其实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是想让孩子将心比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别只是一味抱怨,能否从父母的角度想一下为什么会打。第二,这种教育方式也让孩子对“恩”字的理解扩大化,有些恩是直接正面给人以愉悦感的,有些恩可能让你感觉并不一定好,但却在推动你前进,让你成长,我们常说良药苦口。第三,我们并不是被动的感恩者,也可以主动去感化别人。

刘丽华: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呼吁不能以拳头说话,坚决反对家庭暴力行为。

何宗防:生命是父母给的,那是亲情,感恩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人不是完人,可能在某一方面父母觉得你不应该这样做,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许他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而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完全按父母意思去做,着急了就有一些孩子认为过度的言行。但换一个角度来讲,作为子女,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做沟通。

秦建新:何止是孩子们,社会上也有这样的大人,觉得老人家老了懒得管、懒得养。这里面就是感恩这个“恩”字的问题,要看对这个恩怎么理解。

何宗防:为什么父母打你,你就不感恩?相信大部分人会理解父母打你是为了你好,可能是他的方式你不能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我认为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可能在特定情况下,采用这样的方式会对你的成长更有利。当然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多沟通,自己找一下原因,可能更多的反思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感恩。

刘丽华:有网友不赞同,有不同看法,他说“只有对孩子付出真情的时候才值得感恩,感恩感的应该是恩情,而不应该是身份”。还有网友说,“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把感恩与道德绑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管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家长与学生之间,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言传身教的感恩行动胜过说教

刘丽华:有网友说现在很多学校用高音喇叭宣讲感恩,而孩子们却连感恩是什么都不知道。

邓亚红:其实,我们现在在探索感恩教育的方式。比如今年的教师节,学校不倡导学生给老师送花向老师表达感谢,可是有很多孩子自发画一张小画、写一张小卡片给老师,我就非常感动。我们班最调皮的孩子写了一张贺卡跟我说“老师节日快乐”,当时我说,如果每一天我都能看到你非常棒的表现,上课非常专注的眼神,看到你非常工整的作业,那我的心情会比收到贺卡更高兴。老师们对学生更多是希望孩子认真学好知识、学好本领,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用的人。

刘丽华:今天孩子们表演的一个节目打动了所有的人,孩子们说从学校天天风雨无阻护送他们的义工身上切实感受到了“感恩”,方女士是这个义工队的“方主席”,从孩子们的表演中您感受到了?

方俊领:其实我来南园小学做义工是怀着感恩之心来的。我们就是用闲暇的一点点时间在孩子们放学和上学时帮忙服务,我感觉我们用行动去做一点点事情,比在家说教几个小时更有效。现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经不在这个学校了,都上初中了,我还是愿意一直做下去。

刘丽华:我们深圳的义工已经超过110万, 南园小学就有一支450人的义工在这服务。网友说“看到深圳义工,就知道感恩”,孩子们刚才都说了,你们在一点一滴中让他们学会感恩。

方俊领:我们义工都是家长,孩子每天上学、放学每个班有15位义工护送。说到义工,我真的很感动,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在身体力行回馈学校、感恩社会的一种做法。我们都知道,最好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最好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把校门打开让父母亲走进学校,这是很好的,可是深圳很多学校想这么做做不到,不敢打开校门,不能实施开放教育。现在我们义工在马路上为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保驾护航,维护交通秩序;甚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他们。我们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给社会增添一份温暖。当我们看到这他们时,很多的语言、行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很感动,也很感谢家长义工们。

邓亚红:我觉得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践行。

秦建新:我总感觉感恩是一种修养,它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现实中可能在学校时同学帮你捡笔你会说谢谢,但回到家里父母做好饭端到你手里你却忘记了谢谢,当做是理所当然,这说明我们的修养还有所欠缺,我们应该时时刻刻都有感恩。

何宗防:做好自己,好好学习,真诚做人,把更多的快乐带给我们身边的人,这就是我们对这个社会最好的感恩。

方俊领:常怀感恩之心,并报之以行,做最好的自己是幸福的。感恩不是口号,也不是号召,而是行动。

现场关注

孩子们的感恩表白

刘丽华:今天我们在谈感恩,孩子在举手参与。孩子们听了这么多关于感恩的话,现在你们最想说什么?

学生D:我们应该感谢身边的一切。父母有时候可能批评你让你不开心,但是这并不是对你不好,有时候批评是为了你的将来着想,他们也挺不容易的,要学会理解,懂得感恩。

学生E:我觉得感恩不只在口头上说,要用行动来表现。比如说感恩父母,要在行动上去感恩,不能口头上说“谢谢”就行了。

学生F:我觉得感恩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如果没有眼前这个人、眼前这个事可能就没有现在的自己。

学生G:感恩不仅仅是在节日的时候表达,我觉得时时刻刻都要感恩。

刘丽华(现场有20多个孩子争相跑上论坛主席台抢着发言):谢谢孩子们!你们这么踊跃,今天论坛嘉宾的话你们都听懂了吗?

学生H:听懂了。我们觉得这个活动很好,让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了解到感恩。

学生I:听了今天的论坛,我觉得我以后要更多地感谢我的父母,以前吃了妈妈做的早餐就走,以后每次吃完她做的早餐我都要说“谢谢”。

网友帖摘

作为父母,对孩子有付出,但我们也从孩子身上收获了巨大幸福,爱是双向的。我非常反感让孩子对父母带有愧疚感从而“感恩”,我也不希望我对父母的爱带着亏欠感与愧疚感,这样就不纯粹了。

——网友“宝伊”

应该先搞清楚为什么感恩,难道给妈妈洗一次脚就算感恩?我们是要孩子发自内心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而不是洗个脚。建议搞感恩教育千万不要作秀,千万不要布置作业。

——网友“无穹地”

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把感恩与道德绑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管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家长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反驳老师,不同意家长意见,都与感恩毫无关系,这一点一定要告诉孩子。

——网友“飞常无处寻”

真正要让孩子知道感恩,大人们就必须知道感恩,一个感恩的社会是每个人都有感恩的心,家长、老师应该懂得言传身教,而不是靠仪式感很强的活动、讲演,也不是想起来才做的一个拥抱。

——网友“未完成的歌”

本版摄影: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编辑: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