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心灵关爱”关注失独残独家庭

2015-11-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深圳特区报(李亚莉 付丽 康斌斌)“白发人送黑发人”已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而失去的是独生子(女),这对父母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有一些父母,眼看独生子(女)身患重疾无法自理,他们内心的那份孤独与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如何抚平“失独”、“残独”家庭的心灵创伤,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需要完善的帮扶机制。

去年2月,龙华新区启动了计生特殊家庭“心灵关爱”帮扶项目,对计生失独、残独家庭开展心灵帮扶。“心灵关爱”项目采取举办心灵沙龙活动、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开展计生特殊家庭联谊会等方式,帮助失独、残独家庭摆脱精神困境,引导他们逐步走出心理阴影。

“1+1+1”整合社会资源

龙华新区目前已登记的户籍失独家庭5户、独生子女伤残家庭52户,而没有纳入登记的非户籍失独残独家庭,在龙华新区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失独和残独家庭,承受的不仅仅是来自生活和经济上的巨大压力,而更多的是来自心理承受的巨大伤痛,这种伤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剧痛,龙华景龙社区某女性生了脑瘫患儿后面对不了现实出家为尼姑,观澜某男性面对妻子生了脑瘫患儿离家出走10余年至今仍然杳无音讯。

失独和残独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传统的帮扶往往都集中在经济生活层面的帮助,而对于特殊家庭的心理需求则没有进行关注。从去年起,龙华新区采取“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承接”方式,启动了“心灵关爱”项目,整合社会多方,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打造龙华新区特殊家庭“1+1+1”心理专业帮扶体系。让失独、残独家庭走出回忆和心理阴影,解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据介绍,“1+1+1”心理专业帮扶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帮扶资源:1+1+1,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政府(龙华新区公用事业局)+社会组织(龙华新区心灵之家公益心理咨询中心)+志愿者三方力量,共同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心理帮扶。

帮扶过程:1+1+1,1名计生工作人员+1名心理咨询师+1名义工志愿者共同帮扶1户特殊家庭。

帮扶形式:1+1+1,1次心灵关爱课程(沙龙)+1次心灵关爱上门服务+ 1次心灵旅程活动=共同帮扶1户特殊家庭。通过集体心理课程,个体心理辅导上门,心灵之旅等多种形式为特殊家庭提供全面的心理服务。

心灵关爱课程(沙龙)每个季度举行1次,对失独、残独家庭开设心理关爱课程(沙龙),沙龙主题包括《失独、残独家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辅导》、《幸福从心开始》、《重塑家庭》等内容。

心灵关爱服务上门每半年1次,对失独、残独家庭由2名心灵之家资深心理咨询师上门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沙盘游戏心理治疗、绘画心理治疗、心理量表测试、现场心理辅导等内容。

户外心灵旅程则是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由心理咨询师带领特殊家庭外出参加户外心理活动,打造“旅行+心理”的新的关爱模式,在旅行地,如莲花山或海边,设置心理互动游戏,让特殊家庭在大自然中释放压力、调节心情。

从受助对象到助人义工

33岁的周女士是龙华户籍居民,其独子患脑瘫,需长期接受恢复性治疗,加上经济负担较重,周女士的“心门”慢慢地关上了,情绪低落。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龙华新区给予定期、悉心的计生帮扶。新区计生专干、计生协会会员、心理咨询师等以她的家庭为核心,组建计生关怀“睦邻点”,开展挂点帮扶。计生专干定期上门走访,协同各个部门为其解决困难;计生协会会员与居民自治成员组成联动帮扶和互助小组,将与周女士有相同问题的家庭组织起来,形成相互关怀、交流互助的长效机制;社区义工不定期上门协助周女士照顾儿子,与其谈心;心理咨询师采取上门服务和心理沙龙的形式,给周女士及家庭成员提供心灵关爱帮扶,普及康复知识。于此,周女士逐渐重新打开“心门”,并主动加入龙华计生协会。

从受助到自助到助人,是项目一个亮点和特色。项目按街道片区设立6个特殊家庭互助小组,由组长召集每个月举行1次互助小组交流会,内容可以是谈论近况,也可以是一起去徒步或去做义工活动,给特殊群体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和相互支持平台。龙华新区还编制了特殊家庭心理自助手册,发放给每一户特殊家庭,使大家通过自我阅读帮助自己调整心态。

项目建立了龙华新区第一支特殊家庭心理志愿者队伍,帮助对学习心理学有意愿的特殊家庭成为心理志愿者,从“受助对象”到“自立自强”再到“帮助别人”,依靠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去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小贴士

计生特殊家庭

可拨打免费热线寻求服务

项目负责机构开通了免费咨询热线(22723377、22727733),为失独、残独家庭进行电话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服务;建立龙华新区心灵关爱QQ群(289722198),心理咨询师定期上传康复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在线为失独、残独家庭答疑解惑。

编辑: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