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萧师惠:爱心成就“零铅”事业

2014-03-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焱婷 文/图

    “为了追求和实现人体血铅零的目标,我们用爱心成就事业,用乐善丰富生活,用爱心和责任去感动社会。”

    在施惠零铅工程慈善基金会主办的杂志《施惠慈善》的创刊词里,有这么几句话,这是该慈善基金会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也是基金会主席萧师惠先生慈善事业的真实写照。

    这位70岁高龄的老人,10多年来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在“零铅工程”上。古稀之年,激情不减,萧师惠笑称自己是“不会停止转动的机器”,他说,未来还将拓展更多渠道和资源,来帮助基金会实现“慈善循环”。

    将“零铅工程”概念引进深圳

    萧师惠出生于广东汕头,1978年移居香港,先后在香港创办过几十家企业,并创办了“香港国际人体微量元素研究会”,2005年,任“香港国际青少年儿童铅中毒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我做企业的范围比较大,很多行业都有涉猎。21世纪是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而随之产生的铅中毒现象则无处不在,但当时深圳这边的普及推广并不多。”谈起公益事业初期阶段的困难,在商海纵横多年的老人皱起了眉头,推广难是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题。

    “后来我们就为一些高危人群做免费的筛检,派专家到学校和社区举行科普讲座,免费为一些指数偏高的人发放排铅饮品。”局面开始慢慢打开,为了能更好地统筹协调慈善资源,2011年,萧师惠发起创办了全国首家零铅工程慈善基金会——深圳市施惠零铅工程慈善基金会,开启了深圳“零铅工程”的公益新天地。

    为“马路天使”和“祖国花朵”撑起保护伞

    “我们的慈善基金会最开始关注的就是青少年儿童,他们面对铅污染时,抵抗力很弱。”萧师惠介绍说,零铅基金会义务为深圳市44万少年儿童进行铅中毒筛查,并对铅偏高学童进行跟踪防治。“除了这些,我们跟儿童医院等机构也有合作,残疾儿童也是我们关注的高危群体。”

    “整天站在汽车尾气污染最严重地方的‘马路天使’也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萧师惠告诉记者,交警和环卫工人铅中毒防治也是基金会工作的重点之一。

    让公益自己“造血”,实现“慈善循环”

    萧师惠的公益之路,也打破了单纯募集善款的传统模式,去年9月,萧师惠联袂知名导演陈伟田先生,打造了一部以深圳绿道为故事背景和核心内容的电影《绿道》。“收益将全部用于零铅工程的宣传关爱活动。”“我要让慈善实现自己‘造血’的功能,用更多的渠道来帮助‘零铅工程’。”

    做宣传、开讲座、邀请专家、跟企业联系研发排铅饮品、拍电影、召开座谈会……白发苍苍的公益老人丝毫没有安享晚年的意思,“人跟机器一样,多动一动才能保持运行。”萧师惠笑着说,人生在世,时间有限,应该尽量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人物简介

    萧师惠,1943年7月生,深圳市施惠零铅工程慈善基金会主席。196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1997年创办香港千果花保健品公司、深圳市泰合业实业有限公司,创办香港国际人体微量元素研究会,任会长。并于美国夏威夷、法国巴黎、澳洲悉尼、加拿大温哥华设立分会。

编辑:李桂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