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刘立基家庭 平湖籍华侨夫妻好心不图回报

2014-03-12  来源:深圳晚报  【字号:  

两老很欣赏书画作品,却从来没动笔画过。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摄

    深圳晚报讯 (记者 易芬) 刘立基和王丽容夫妻俩是典型的“深港人”,出生在平湖,上世纪60年代齐齐入籍香港,退休后他俩便到香港儿女处住住,到深圳平湖住住,过得很悠闲。熟悉他们的人才知道,这对老夫妻爱心浓浓,早年时常往敬老院捐钱捐物、帮助身边困难的人,今年又慷慨地将自己3层300多平方米房产捐给了平湖街道书画协会。

    300平方米出租屋  捐给书画协会

    走进平湖隔圳西路18号,这栋上世纪90年代建起的农民房已是半旧,靠近平湖大街,交通方便。与普通的农民房不同,这栋楼一楼有个红褐色底绿色字体的招牌:平湖街道书画协会。上到四楼五楼,屋内装裱好的画作、一堆堆的卷轴画卷和书画卷,挂在墙上的山水和竹林图,无一不书墨飘香。

    这里原本是普通的出租屋,一楼、四楼、五楼共300多平方米,每月租金加起来有三四千元。房东正是刘立基和王丽容。为什么要捐出来,这对76岁和68岁的老夫妻笑着说:“他们人好啊,画画、书法很靓。”平湖书法协会秘书长陆大海说自己很感动,书画协会成立4年多了,原来是在一个培训中心内,后来租金太高,培训中心停办了,书画协会就无处可去。在平湖养老的刘立基和王丽容听说后立刻提出:“上我那栋楼去吧,我们捐出来。”

    今年,两老请来律师做见证书,与书画协会签订了捐赠协议。书画协会的副会长刘旦华说:“两老为我们考虑很周全,一楼让我们出租,四楼五楼用来做会员们聚会、交流、培训的场地,一楼的租金用来支付水电费和办公费用。协议里还写明,如果将来拆迁,不要赔钱,要赔房子,让书画协会一直有个固定的地方。”

    陆大海补充道,两位老人连此次“过户”的律师费用也出了,见协会没有写书法画画的桌子,又叫人买了木板和不锈钢焊起来,“连垃圾篓、扫把都是阿婆拿来的,考虑得跟我们家里人一样。”老夫妻说:“就是每人加把柴,火就旺起来啊,以后你们多培养点学生,平湖也变得更有文化了嘛。”

    2013年6月底,平湖街道举办庆“七一”5人书画展,刘立基和王丽容捐出6000元支持。隔三差五,两老就来到这个曾经属于他们的房子里,观看书画协会的会员培训,看来自平湖各行各业的会员们,有警察、有流水线上的普工,有学生,也有普通的公司白领,看着他们挥毫泼墨,两老意兴盎然。

    “能帮就帮,别求回报”

    说起这对老夫妻的善心,那不是一天两天了。熟悉的人知道,老人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经常往平湖敬老院捐钱送衣服、过年给孤寡老人发利是。王丽容说她年轻时候会裁衣服,刚好她认识一个开制衣厂的老板,她就从市场买了布料,按照敬老院30多个老人的大概的尺寸裁好布料,让制衣厂的老板做。“那老板很好啊,听说我是送给敬老院的,给我免费出人工啊。”

    对于租客,刘立基、王丽容也很慷慨,尽可能帮助他们。现在书画协会楼下有个三四平方米的地方住着一个补鞋的60多岁老人,刘立基、王丽容两年来都没收过他的房租。曾经有退伍的残疾军人在平湖做保安,看他没地方住,两老就同意其免费住个单间。

    “他是军人,做过贡献的,后来他做保安没做几年就回老家了。名字啊?我不记得了。”说起往事,王丽容很多话说,她记得大约在1999年,她房子隔壁有个退伍军人租住,那人打工时摔断了胳膊,到医院治疗,医院要求缴纳3500元押金才治病,“那个人没有,我就给他交钱,还给了他500元做生活费,医院的人都以为我是他亲戚,叫我去看他的X光片子。”不过,后来这个年轻人出院了,见面都不跟她打招呼。“我很想得开,我爸爸说过,对人能帮就帮,也别求回报。”说这些的时候,王丽容笑着,刘立基也慈祥微笑着,注视着老伴。老夫妻甚至还屡屡遗憾,“现在生活好了,困难的人没那么多,没机会帮人了。”

 

编辑:李桂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