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深圳市“妈妈食堂”公益项目

2013-12-17  来源:《关爱·十年》  【字号: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率先发达起来的地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帮扶援建工作。深圳关爱行动中,也涌现了许多优秀公益项目,向老少边贫地区传递深圳关爱。其中。由市关爱办促成,深圳媒体责任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互动而共创的“妈妈食堂”公益项目成效显著,并成立了非公募基金会“深圳市妈妈食堂关爱基金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制。

    “妈妈食堂”基金会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关注中国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校园设施建设,特别是乡村校园的食堂建设,帮助更多欠发达地区的孩子,能吃到自家母亲一样温暖的热饭热菜,此为“妈妈食堂”得名的由来。

    “深圳市妈妈食堂关爱基金会”最初的动因来自深圳媒体的全国视野和社会担当。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深圳商报赴甘肃陇南灾区记者发现当地多数学校没有食堂,甚至出现7岁的孩子不得不在自己在校园搭建的土灶上做饭。2009年3月19日,深圳商报以《帮这些孩子捐个食堂》(记者程军祥)为题,报道了这一情况。文中说:“劈柴、生火、下面……放学铃响后,8岁的小雪急忙奔到泥垒的土灶前开始做饭。和小雪一样,在深圳对口支援的陇南地震灾区,做饭已成为许多学生每天的必修课,而更多的孩子,每顿只能用开水泡从家里带来的硬馒头吃。小雪是陇南市康县店子乡店子小学二年级学生,她的家在距学校8公里外的山上。一年级她开始住校,每周回家背一篓土豆和面条到学校,自己生火煮着吃。”

    记者发现,孩子们的“食堂”是废弃的牛圈。报道说,一个废弃的土坯牛栏没门没窗,现在成了孩子们的“饭堂”。记者来到这里时,20多个小锅随意地支在墙根,孩子们正在做饭。你倒水,我生火,她切菜……不一会儿,浓烟和一阵阵咳嗽声弥漫整间屋子。半个小时后,面条煮好了,孩子们站在墙角,“哧溜哧溜”地吃了起来。

    深圳市关爱办与《深圳商报》呼吁深圳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关爱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孩子,改善孩子就餐环境,捐建“妈妈食堂”,联合推出“妈妈食堂”大型爱心助学活动。

    深圳迅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宝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环保餐盒生产商,其董事长刘关清是有爱心的广东籍客家民营企业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迅宝公司”重视社会责任。董事长刘关清得知情况后深受触动,并马上赶赴陇南灾区实地考察。看到陇南店子小学的孩子们在废弃的牛栏中煮面条的场面时,刘关清董事长感慨地说:“那么小的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仍然认真学习,那么懂事,太让人感动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帮他们。”他当即决定出资50万元捐建“妈妈食堂”。

    迅宝公司作为第六届深圳关爱行动的“爱心企业”、第七届深圳关爱行动公益合作伙伴,多年来积极参与深圳关爱行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全社会树立起好的典范,也体现了“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特区精神。

    回到深圳以后,刘关清董事长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一爱心活动变为一个长期系统的爱心工程,如何让这个活动更为持久和更具生命力。经过董事会研究后,迅宝公司正式推出“一个饭盒,一分爱”共建“妈妈食堂”爱心活动,迅宝公司承诺今后每销售一个迅宝环保饭盒就捐出一分钱,用于山区贫困小学妈妈食堂的建设以及困难学生的生活资助。

    同时得益于深圳在全国率先开放非公募基金会注册的政策,2010年9月,在深圳市关爱办、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的共同努力下,由迅宝公司全额资助的“深圳市妈妈食堂关爱基金会”在深圳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成立,注册资金200万人民币。

    “妈妈食堂”基金会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助力平等发展未来”为宗旨,关注中国贫困山区中小学的校园设施建设、关注城市青少年的环保教育项目。基金会理事会由各界人士组成,从宏观角度把握基金会的发展方向。

    “妈妈食堂”基金会邀请国内公益界专业人士负责基金会具体运行,使得基金会的资助资金及资助项目发挥更好成效。截至2013年初,已在甘肃陇南,重庆开县,西藏班戈县,贵州毕节,云南宣威等地的乡村学校建起了13座“妈妈食堂”,让近万名贫困乡村孩子受益。

    在“妈妈食堂”的根据地深圳,开展例如:“亲子面包房”这样的城市社区公益项目,让深圳的孩子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环保小知识、养成环保习惯,同时增加亲子互动。

    “深圳市妈妈食堂关爱基金会”在全国近似公益项目中,用专业的公益精神,以聚焦校园食堂为出发点,传递着“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深圳特区精神,印证着深圳关爱行动的力量。

编辑:李桂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