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关爱地贫儿童“燃料行动”

2013-12-17  来源:《关爱·十年》  【字号:  

    在深圳,有一群特殊的儿童,稚嫩的他们必须终生靠频繁输血和排铁才能活下去。生命,对于其他孩子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而对于他们,却是一个奢望。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地贫儿。很多地贫儿家庭因不堪重负,不得不放弃孩子的生命,更多的家庭则在重压下苦苦挣扎……

    “燃料行动”和“燃料卡”的出现,给了他们“生命的约定”——每年12次的免费输血,让这些家庭重新看到希望,感受到温暖。

    一

    陈泽康的生命,与一张卡有着不解之缘。

    在陈泽康出生4个月后,他被诊断为地中海贫血。从此,这个五口之家背上了沉重负担,生活一片灰暗。

    那时,陈泽康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在念书。陈爸爸曾在宝安37区开了家小厂,但生意惨淡,2000年铺子关门。随后几年,陈爸爸没有固定工作,靠在工地上做散工维生;陈妈妈则是帮人煮饭赚取微薄收入。

    对于这对月收入只有1000来元的父母来说,陈泽康每个月数千元的治疗费,让生活的担子沉重得无法想象。

    2005年初,三、四个月才输一次血的陈泽康走到了生命的边缘。

    “那是他最糟糕的时候,血红素只有5克多,而正常人的血红素是12克。像个大头娃娃,全身水肿,已不能走路。”

    两个月后,陈爸爸听说了“深圳关爱行动”,他背着孩子来到深圳晚报社,第一次领到了燃料卡。从此,孩子每个月的输血费有了保证。

    “没有这张卡,小孩早就没命了。”陈爸爸说。

    二

    在深圳,有一群孩子都有着与陈泽康一样的命运,都曾经历过同样的绝望,又感受着相同的温暖。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群,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地贫儿。

    不幸成为地贫儿,意味着这一生需要不断输血、排铁来维持生命,一旦中断,生命就会渐渐枯萎消逝。

    然而,每个月六七千的输血排铁费,让这些地贫家庭不堪重负,由于巨大的经济压力,很多地贫儿都徘徊在死亡边缘。

    陆有群是地贫儿陈欢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治病,她四处举债。她有一个账本,专门记录她借钱的情况,密密麻麻地记录了100多笔,而她却从来没有还过一次。

    “不是不想还,是无力还,孩子每个月都等着钱输血。”开始是上万元钱地借,后来就几千元、几百元、甚至10元。有一次她带孩子到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结果钱全用光了,不得不向医生借了10元钱回家。

    像这样的账本,很多地贫儿家里都有。地贫儿父母只有通过四处举债,才能维持着孩子的生命,而持续不断的输血和排铁费,像一个巨大的无底洞,吞噬着孩子的生命和整个家庭,很多地贫儿的生命因此渐渐枯萎……

    是一张“燃料卡”,重新点燃地贫儿生命的希望。

    三

    转机出现在2004年。

    那一年,深圳发起了首届关爱行动。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深圳市关爱办、深圳晚报社、深圳市红十字会、香蜜湖狮子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了为地贫儿寻找“生命燃料”的行动。

    2004年1月8日,深圳晚报以大篇幅报道拉开了“燃料行动”的序幕,为地贫儿募集输血、排铁的治疗费,向地贫儿发放“燃料卡”,凭着这张卡,地贫儿可以在一年里免费输血12次,地贫儿家庭的负担可大大减轻。

    一张张地贫儿渴望生命的照片,一篇篇反映地贫儿家庭困境的报道,震撼了深圳市民,“助燃”倡议迅速在深圳激起爱的回响。

    2006年第三届关爱行动开始,富士康集团与“燃料行动”结下不解之缘,先后为“燃料行动”捐款近500万元,给地贫儿输血排铁提供充足的资金,越来越多的地贫儿生命得以延续。

    围绕地贫儿的爱心队伍逐渐壮大:深圳市二院成立了“地贫之家”;深圳市红十字会成立了内地最早的地贫组织——地贫服务队;血液中心在输血费用上给予了地贫儿许多减免;麦当劳热情邀请地贫儿开心过周末……

    “燃料行动”还成功助推了政府公共政策的完善。2007年深圳实施少儿医保后,地中海贫血症纳入了少儿医保住院保险,地贫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从此大大减轻。

    四

    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爱心“燃料”至今已传递了10年。

    10年来,“燃料行动”让地贫儿们成功长大了10岁;10年来,受助的地贫儿从最初的46个扩大到百余个。

    那些曾经逐渐凋谢的生命,又绽放出生命的活力;曾经为孩子举债累累的家长们,终于眉头舒展。十几个孩子顺利读上了初中,两个顺利考上了大学,还有十几个地贫儿骨髓移植成功,彻底摆脱了病魔……

    “燃料行动”还走出深圳,名声远扬。广西、海南、四川的地贫儿家庭关注“燃料行动”,他们惊叹于“深圳的地贫儿真幸福”;香港地贫协会邀请深圳地贫服务队介绍深圳经验;海南则将“燃料行动”成功复制到了三亚……

编辑:李桂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