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诗歌人间”诵响光明 首次举办的网络征文

2013-05-13  来源:晶报  【字号:  

  首次举办的网络征文征集到3000余首原创诗歌,昨日评选结果揭晓

  昨晚,第七届“诗歌人间”朗诵会在光明新区举行。周亚平、刘立杆、张执浩、小引、陈陌、乌青、韩梅、叶辉、杜绿绿、杨兰等1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诗人齐聚深圳,展开一系列诗歌吟诵、征文评选和文学采风等活动。

  昨晚,深圳读书月的著名品牌活动、第七届“诗歌人间”朗诵会在刚刚获得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光明新区举行。周亚平、刘立杆、张执浩、小引、陈陌、乌青、韩梅、叶辉、杜绿绿、杨兰等1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诗人齐聚深圳,展开一系列诗歌吟诵、征文评选和文学采风等活动。

小引在“诗歌人间”朗诵会上朗诵诗歌。

陈陌在朗诵诗歌。

  第七届“诗歌人间”活动以“诗与自然”为主题,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办,深圳特区报、光明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承办。活动重点探讨诗歌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并贯彻新闻战线“走转改”的精神,突出简约、朴素、亲切、诗意的风格,让诗歌的光芒播撒到更多角落。

  作为7年来“诗歌人间”的创新之举,由深圳特区报、光明新区党工委与管委会、特网启动了“光明杯——诗与自然”网络诗歌征文,向海内外诗人和业余诗歌爱好者征集以“诗与自然”为主题的绿色生态诗歌,征集到近千名作者的3000余首原创诗歌。昨日下午,征文结果揭晓,杨河山的《我以递减的方式抹去我面前的风景》获得一等奖;李元胜的《鸡蛋花》和林铁鹏的《我希望明天天晴》获得二等奖;阿翔的《蔚蓝的旅途,半首诗》、程鹏的《仙湖植物园》和高鹏程的《东门岛》获得三等奖。

  诗歌朗诵会历来都是每年“诗歌人间”最受瞩目的重头戏。在昨晚光明新区实验学校的诗会上,诗人们亲自登台吟诵他们自己的代表作。而光明新区诗歌爱好者、中学生们的诗作以及具有当地风情特色的排舞表演、歌曲演唱等,也为朗诵会添彩。

  活动期间,诗人们还深入光明新区采风,在光明新区图书馆、文化馆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参观新区打造“绿色新城”的闪亮名片——共同管沟,并走进现代国家级农业园区光明农科大观园等,通过第一线的生态采风活动切磋诗艺,激发创作灵感。

  □获奖诗歌

  我以递减的方式

  抹去我面前的风景

  杨河山

  我以递减的方式抹去我面前的风景。

  所有的高楼。民居。这不过是个尝试。

  抹去哥特建筑和拜占庭建筑(对不起虽然可惜但我必须这么做)

  抹去路灯,天色顿时暗了下来。

  抹去街道以及所有的机车。

  这时耳边顿时清净了许多。然后抹去人。

  首先抹去我自己。(但抹去了我之后这首诗歌没人写了所以暂时留着)

  拔除东条英机。他是一个坏人曾经来过这里。

  抹去斯基德尔斯基。对不起,我还需要抹去一些好人。

  当我做完所有这一切之后,我发现,

  哈尔滨这座城市从前曾是一片连绵起伏的丘陵。

  但有些东西不能抹去。树木不能抹去河流不能抹去。

  它们始终都会存在。其实鸟雀也不能抹去,

  千百年来它们始终在这里飞行。

  此外,月亮不能抹去。它清澈的光辉曾照耀着这里的江水。

  繁星也不能抹去晚霞也不能抹去,

  它们曾是这里最美丽的一部分。

  此外这里的一切就都应该不复存在了。

  哦,还有一些不应该抹去的东西。

  一匹白色的野马。它曾经在南岗区的高地上吃草。

  一头孤狼,甚至一只东北虎。

  它们曾在这片丘陵上漫步,并在地上投射出巨大的阴影。

  此外,便没有什么不能抹去的了。

  恩,看来真的没有什么了。

  当我以递减的方式抹去我面前的风景,

  我发现,这里真的美好了许多

  但同时也孤寂了许多。这时,我需要抹除我自己了。

  我已经在这个世界上虚度了许多时光。

  □对话诗人

  周亚平:诗歌写作如鸡啄米

  “诗歌写作,如同鸡啄米,只有一次它啄到了钻石,却并不好吃”,这是摘录的诗人周亚平一首新作中的句子,这是否意味着写作必须千锤百炼?周亚平说:“我理解,诗人首先是一种生活状态,其次是一种表达状态,人如何活着?既是学习生的艺术,也是学习死的艺术,每个人的领悟一定不同。诗,集人生大成,当然千锤百炼。”

  刘立杆:离得近才能写得好

  “战地摄影记者卡帕曾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在诗歌来源方面也如此,如果你写得不够好,也是因为离得不够近,观察不够仔细。”刘立杆说,“任何日常的东西在不同的光线下和角度下都会呈现出陌生感,并伴有熠熠生辉的效果。”

  “到了这个年纪回头看自己会比较清晰,也更有勇气去为历史记忆复行。”刘立杆说,很多时候记忆是模糊的,如果年轻时贸然地写出来,记忆可能就变成你写的那个样子,不复存在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为自己做一个小结,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记忆其实也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在进行时’。”

  张执浩:目击成诗,脱口而出

  从多年前入选中学课本的《糖纸》的“赞美之诗”,世纪初《美声》的沉痛,到新近的《雨夹雪》、《雨中鸟巢》的积淀,张执浩诗作中对俗世生活的敏锐体察一直未变。“如果说还有一些读者喜欢我的诗,那是因为我没有拿腔捏调。我是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和写作的人,我的野心和雄心也只针对自己。”

  张执浩说,自己很多年前就给自己的生活和写作定过一个标准:“我不与无中生有的人为伍/我不与看不见的事物为敌”。“近年来我往前更进了一步,提出要‘目击成诗,脱口而出’。一个自觉的写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对日常生活的吸纳能力,因为在我看来,诗歌从来就不是什么天外之仙,更非不明飞行物,诗歌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琐碎里,能否发现,如何发现,是判断一个‘诗人’是不是真诗人、好诗人的重要标准。”

  叶辉:随缘写诗,动向不明

  此次来深圳参加“诗歌人间”活动,叶辉精选了5首诗作,它们分别是:《月亮》、《在展厅》、《隐秘》、《家神》以及《飞鸟》。叶辉解释说,他之所以选择这5首作品,是因为这几首诗歌有大致相同的主题:探究隐秘的世界的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以前,在古代,人们感受可能远远比今天真切。而今天,它们或许只存在少数人的观察和觉悟中,存在于少数诗歌中。但我一直认为隐秘联系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当然也包括自然世界,它可能是艺术和诗歌中失去的某一类传统。”叶辉说。

  跟很多诗人一样,对于诗歌创作,叶辉的态度很“随缘”。他说:“如果说我的创作有什么新动向的话,也是‘动向不明’,因为我并不确切知道自己下一首诗会是什么样子。”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