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福建三明小学童谣课:唱出道德新风尚

2013-04-27  来源:三明日报  【字号:  

  “上课铃声叮叮响!安静坐好把课上!老师提问认真想,积极举手大声讲,课堂笔记认真做,不懂就问学得棒!”一首童谣,代替了上课前传统的“起立!坐下”。这一幕出现在三元区东霞小学的童谣课上。 从零散的教童谣到有了童谣校本课程,从说童谣到唱童谣,三元区东霞小学童谣传唱助推德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与初次拜访已时隔两年,4月初,我们再次走进该校一探童谣传唱的新变化。“童谣”纳入校本课程“看见纸屑弯弯腰……”庄孝谦老师站在讲台前,边说边把两手相对弯动大拇指,台下学生们乐呵呵地跟着学。“童谣课很有趣,下课的时候,我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编手指操说童谣。”一年级(3)班的吴玥边说童谣边做。

  2010年9月,东霞小学将《学生学习生活礼仪歌》作为校本课程,学生从此开始有计划的学童谣。课本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26首。学校安排庄孝谦任童谣课专职教师,为一、二年级学生上童谣课。“课本中大部分童谣是学生们自己编写的,内容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及生活等方面的礼仪。”庄老师介绍。“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学生的实际考虑。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行为习惯尚未稳定,运用童谣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训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从‘学生管理制度童谣化教育模式研究’课题考虑。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学生学习生活礼仪歌’需要一定的渠道来验证,把它纳入校本课程是最好的渠道。”邓清英副校长说。

  目前,童谣课的主要形式还是教学生学童谣、背童谣。“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种能说会背的氛围,通过‘背童谣+动作表演→积累→内化’,促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以改变。”庄老师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童谣入课程有效果了吗?这方面作为班长的施子涵很有体会。一次课间,班上的两位男生在走廊撞上了,其中一个男生用手推了另一个男生,施子涵立即跑过去,对他们说:“碰到别人对不起,被人碰到没关系,不打不闹不生气。我们刚上过课的,你们忘啦?”在场的同学也和施子涵一起念起刚学的这首童谣。两位男生听了,立刻握手言和了。“我觉得童谣劝架更容易让同学接受,只要提个醒就好。”施子涵说。有了校本课程做基础,学编童谣显得更加得心应手。“高年级不设校本课程,但通过双周一节校园童谣课的形式,组织大家集中学编童谣。”庄老师介绍。“大家在学自己编的童谣,肯定很自豪,也更爱学,更愿意去按童谣上说的去做。”六年级(4)班的肖方洁最近正在编一首提倡节约用水的童谣。童谣“唱”出道德新风尚 童谣本身充满了乐感,是无曲的歌,如果给它插上音乐的翅膀,那可谓是锦上添花。2012年起,东霞小学师生们自编的童谣,陆续谱了曲,如今学生们已有近百首可以唱的童谣。      

  “让学生唱自己的歌,唱身边的活动,这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庄老师说。庄老师为学生编创的“校园童谣组歌”和“快乐童年组曲”,很多学生十分喜欢。

  “我爱唱童谣,因为好听又好玩,大家唱的很开心,同学之间也更团结友爱。”三年级(1)班的范莉菲是校园童谣合唱队的成员,一年级时就加入了合唱队。她说童谣里编了很多“洒扫应对”、“日行一善”等方面的内容,感觉合唱队里的同学们更懂得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和感恩助人,她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会唱童谣。

  不仅仅是合唱队里的学生们唱童谣,学校还通过广播播放童谣歌曲,在班队会上教唱童谣,优美动听的童谣歌曲浸润着整个校园。 编童谣,如今对东霞小学的大部分同学而言已非难事。能不能让学生为自己的童谣谱曲呢?“我们正在探索能不能让学生参与为童谣谱曲,说实话,这个有难度,小学生在乐理知识和乐感能力方面还比较缺乏。”庄老师说。

  “其实无论是编童谣还是为童谣谱曲,我们都是希望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获得童谣在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面的效果。”邓清英副校长说。(林芳芳魏诚伴)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