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募师支教”再次从深圳出发

2013-03-01  来源:深圳商报  【字号:  

    50名志愿者奔赴赣贵湘鲁晋粤支教

    

    昨天,第十四批深圳“募师支教”行动志愿者出发暨深商公益发展基金成立仪式在深圳报业集团举行。图为志愿者从深圳报业集团出发前往目的地。

    

    市关爱办主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接过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捐赠的50万元人民币支票。 、

    

    在昨天的出发仪式上,深圳广电集团音乐频率主持人项飞和交通频率主持人何平深情朗诵《致支教者》。

    

    【深圳商报讯】(记者 李 红 潘咏)“你可曾在梦中对家人娓娓诉说/这是一次无悔的抉择/你像一颗新星/先是默默地注视等待/突然跃入疏阔的银河/于是——/你在阳光下升起一个明亮的微笑/我敬佩你/你是支教者……”昨天上午,在深圳报业集团报业会堂贵宾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创作的长诗《致支教者》再次回荡,令人心潮澎湃。我市有关部门领导与爱心企业、社会各界代表聚集一堂,送上这座爱心城市的祝福与嘱托,为即将奔赴全国6个省的50名支教志愿者壮行。

    第十四批深圳“募师支教”出发暨深商公益发展基金签约仪式昨日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金海,市关爱办主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深圳商报总编辑姜东南,市委宣传部文明处处长陈庆澜、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少华、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中航国际企业文化部总经理曹振、宝能集团副总经理陈琳和付德梅、深圳安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金琳、平乐骨伤科医院工会主席黄梅和“募师支教”发起人许凌峰等,参加了活动仪式。

    在首先举行的深商公益发展基金签约仪式上,深圳商报总编辑姜东南与深圳市关爱行动基金会秘书长伍少华签约。爱心企业安华集团、平乐骨伤科医院代表分别向深商公益发展基金捐赠50万元爱心支票。

    黄扬略在讲话时表示,“募师支教”已走过了7年的爱心历程,先后招募了14批928名志愿者,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14个省、自治区的300多所乡村学校,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了全国性的公益慈善品牌。回顾“募师支教”走过的历程,心中充满感慨。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支持和参与“募师支教”,特别是中航国际始终不离不弃,一路资助至今,非常难能可贵。如今宝能集团、安华集团、平乐骨伤科医院等企业,也加入到“募师支教”行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募师支教”前进的动力;二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志愿者走进大山,传承薪火。有的长期坚持,初衷不改。他们的执着与坚守实属不易,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黄扬略强调指出,“募师支教”能有今天的规模与影响,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市领导的关心与呵护。特别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对“募师支教”非常重视,给予了大量关心、呵护和指导,多次为志愿者壮行。京生部长还专门为“募师支教”赋诗《致支教者》,表达了市领导对志愿者的深深关爱与殷切期望,也饱含了市委市政府对“募师支教”活动的关怀、呵护和期望。年轻的志愿者们应牢记期望与嘱托,向山区干部群众学习,努力在支教过程中涤荡灵魂,纯净思想,提升自我。他希望广大媒体更多地关注和宣传报道“募师支教”,让全国各地各界更多地关注这个爱心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募师支教”,让这个爱的“火种”在全国形成更大的“燎原之势”。

    “你就是自己的宣言/宣布对过去某些东西的割舍/宣布某些追求与寄托的开始/宣布昨天的太阳属于昨天/明天又是一个崭新的誓言。”在昨天的仪式上,伴随着轻柔抒情的背景音乐,深圳广电集团音乐频率主持人项飞和交通频率主持人何平深情朗诵《致支教者》,气势磅礴的诗句、荡气回肠的吟诵,令不少志愿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金海以及“募师支教”主办方领导等,为6支支教分队授旗。中航国际企业文化部总经理曹振代表中航国际,向第十四批深圳“募师支教”行动捐赠了爱心支票。据介绍,中航国际已为“募师支教”累计捐款600多万元,宝能集团也为第十四批“募师支教”出资20万元。

    志愿者代表、深圳信息学院大三学生唐明明在发言时表示,要用行动证明“90后”同样是勇于担当、能够担当的一代。“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哪里条件更艰苦,我们就去哪里!”

    据了解,新一批支教志愿者综合素质较高,平均年龄26岁,其中绝大部分是“80后”、“90后”大学生,年龄最小的仅有19岁。他们昨天分赴江西、贵州、湖南、山东、山西、广东等省的20多所乡村学校,即将开始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活。

    现场特写

    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深圳商报记者 李红 潘咏

    尽管稚气未脱,但是坚定的神情却让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显得如此阳光、美丽……这就是记者眼中的新一批年轻志愿者。

    昨天上午9时多,“募师支教”出发仪式现场。尽管即将奔赴艰苦的山区乡村,但这群“80后”、“90后”却是信心满满,让人感受到他们的青春向上,朝气蓬勃。采访中,一名“90后”道出的一句话,令记者入耳不忘,很是欣赏:“我参加‘募师支教’行动,就是要到了80岁,回想今天的选择,还是能够会心地笑出来,到老不悔!”

    做一件到老不悔的事

    1994年出生的于腾是这一批“募师支教”行动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家在深圳、今年还不满20岁的于腾,是河南工业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脸上还透出稚嫩的他,谈及为何要参加“募师支教”活动,却出语惊人,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我要做一件到老都不觉得后悔的事情。”

    于腾告诉记者,他相信去艰苦的地方支教,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将成为未来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我渴望参加山区支教,锻炼自己!”于腾在报名参加“募师支教”行动时,与家人进行过沟通,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抉择。“今天出发仪式,我的父母都没有来,因为他们相信我能够独立”。对于即将面对的艰苦生活,于腾倒是显得非常坦然,“也不需要做什么准备,带上衣服就出发吧!”

    这次与于腾同去贵州支教的谢静,也是在深圳长大的“90后”大学生。在出发前的晚上,谢静特地问了父亲说了一句,“明天我们‘募师支教’行动有个出发仪式,你有时间就来吧。”父亲沉思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不参加了。谢静其实挺理解父亲的,“要是父亲来了,我想应该会哭的。”

    谢静是个挺独立的女孩,“参加‘募师支教’活动是我自己决定的,我觉得即使到了80岁,回想起能够参与到支教活动中,我还是会开心地笑的。”从广州技术师范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的谢静,为这次去贵州支教做了必要的准备,但是对于具体教什么科目没有太多的要求,“做个‘变形金刚’吧,那边的学校需要我教什么我就教什么。”谢静特别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还是很自信的,“不过数学可能就不是我的强项了。”谢静对支教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日子也有了安排,她想做个背包客,沿着贵州、云南、西藏走一圈,“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想多看看这个世界不一样的地方。”

    支教的地区都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对于腾、谢静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完全陌生而艰苦的环境。不过,这是一个集体,大家都会相互帮助。于腾和谢静,还有两个志愿者都是到毕节地区的马家田小学支教的,这四个年轻人已经达成了协议,轮流做饭。当记者问起于腾会不会做饭的时候,于腾说“应该能做熟”,这时谢静插话说,“我们约定好了,不管多难吃都不准说难吃,谁说谁挨罚”。

    微博引导做了支教者

    张光昕是前天晚上刚从河南许昌乘高铁赶到深圳的,“我到志愿者集中点已经是晚上11时了。”谈起参加“募师支教”活动的过程时,张光昕连声道“很戏剧”。因为她是在微博上看到“募师支教”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决定参加的。

    1988年出生的张光昕与无数同龄人一样,把网络当成了自己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几天前,“募师支教”主办方曾经在微博上紧急发出招募信息,而这条信息短时间内被众多网友转载,这其中就有央视蛇年春晚总导演哈文。而碰巧的是,张光昕一直关注哈文的微博,是她的铁杆“粉丝”。当看到哈文转载的微博后,一直想做志愿者的张光昕一下子就动心了。

    不过,从许昌学院法律专业毕业的张光昕法律意识很强,“微博上的东西也不知道靠不靠谱”,父母也要她多了解一些“募师支教”活动。于是张光昕在网上搜集了大量关于“募师支教”活动的信息,特别是看到孙影的事迹,她坚定了参与到“募师支教”活动的决心。“最终下定决心,是在网上看到了孙影和白岩松的合影,哈哈!”

    张光昕这次被分配到江西支教,一直在河南生活的张光昕,这次是第一次独自出省。面对着未知的支教生活,张光昕表示“没关系,我很独立,我有信心一定能够做好支教工作。”

    因为“第一次”所以“第二次”

    在谢静、于腾等新队员的眼中,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地参加支教行动的老队员“是令人敬佩的”。这一批“募师支教”行动首次走进山西、山东,选派到这两个省的山区支教的志愿者,都是经受过山区生活“洗礼”的老队员。

    胡金泗就是老队员中的一员。这一次被主办方精挑细,派选山西支教,已是胡金泗第三次参加“募师支教”行动了。“我第一次去了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县,第二次去了贵州,而这次我是去山西。”1986年出生的胡金泗今年已是27岁了,一般人在这个年纪都希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执着于山区支教的胡金泗却因为从小的梦想——“到西部为教育服务”,一直走在支教路上。这也是胡金泗三次支教都选择了西部的原因。

    “不知道为什么,我参加支教活动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胡金泗说,特别怀念他执教过的每一所学校,想念那里的孩子们。作为一个老队员,胡金泗给新队员的建议就是“认认真真完成任务,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支教生活“意犹未尽”的,不只是胡金泗一个人,许多老队员都有着同样的感受。这次被派往山东的易青已是第二次参加“募师支教”行动了,上一次她被派往江西。她说,“募师支教”行动对于她而言,“就是因为有了第一次,所以才希望有第二次。”作为一个老队员,易青切身体验过山区支教的艰辛,“没关系,我相信我们都能够适应。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支教工作,就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