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首届公益深交会圆满落幕

2011-03-07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字号:  

“我要向大家透露,从明天开始我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筹办明年的第二届公益深交会”,昨天下午,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在首届公益深交会闭幕式上对记者说。为期3天的“中国·深圳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会展中心8号馆落下帷幕。主办方表示,这项活动今后将持续下去,成为具有深圳特色的公益活动。深圳关爱行动组委会副秘书长、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编辑宣柱锡出席了闭幕式。

  公益深交会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示会盛况空前,集中展示了我国新时期公益领域的创新模式和最新成果,反映了公益组织的发展水平和公益领域的全新面貌。展示会吸引了全国各地166家社会组织和企业参展,有来自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政府人员、学者、公益慈善人士2万多人次到会参观参展,30%的参展组织现场达成了合作意向。除各类组织自行进行的交流外,展示会还举办了5场论坛、8场公众活动和14场公益沙龙,实现了资源对接、信息交流、情感交融的目的。展示会期间,全国众多媒体对展示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

刘润华在闭幕式上表示,展示会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它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将是深远而重大的。它不仅是一场公益项目的交流展示会,而且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本次展示会呈现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和公众多方通力协作的局面,搭建了全新的公益展示交流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封闭式的公益模式,开辟了一条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多方合作共赢的公益事业发展新路径,探索了社会建设和现代公益发展的新方向,弘扬了“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神。展示会在深圳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出深圳这座改革之城、关爱之城作为全国“公益洼地”的吸引力和魅力,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圳必将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中再领风气之先。刘润华说,公益深交会明年将继续举办,争取成为深圳一项长期的独具特色的公益展示交流活动。

《2011中国公益资源匹配报告》发布

六成公益资源流向民政系统注册的公益组织

昨天,2011中国公益资源匹配与合作论坛暨《2011中国公益资源匹配报告》发布会在公益深交会上举行。这是中国内地首次公布公益资源匹配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1中国公益资源匹配报告》指出,从资方方面来说,六成公益资源流向民政系统注册的公益组织,工商注册的公益组织获得的比例较低,但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扶贫和环境保护是当前各资方最为热衷给予帮助的工作方向,资助资源达到六成以上,在挑选公益组织的时候,现阶段各个资方最看重公益组织的执行能力、工作领域、注册性质及社会资源动员能力;而从公益组织方面来看,所有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资金和资源缺口的问题,他们最希望提升的能力包括“对筹资信息的分析、瞄准与应对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和“项目组织与执行能力”。

“外来工子女也是深圳的孩子”,在昨天公益深交会上举行的关爱外来工子女主题服务沙龙上,沙龙的组织者、深圳信实公益服务发展中心总干事聂祝兵说。来自深圳多个公益机构的志愿者纷纷交流经验,他们表示,外来工子女,特别是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工子女,既不同于寻常的深圳市区孩子,也与内地的留守儿童有着相当的差别,他们的健康成长,与这座城市的未来有着莫大的关系。

“外来工子女也是深圳的孩子!”

公益深交会昨天举行主题服务沙龙,交流关爱外来工子女经验

案例解析:外来工子女为何爱离家出走?

聂祝兵与记者分享了他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罗湖区黄贝岭村里一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小伟,父亲是个装修工,母亲是清洁工。“这孩子有个坏毛病,喜欢离家出走”,聂祝兵说,每次“失踪”,都要从家里偷偷地拿走百十元钱,到市区找个网吧上网,把钱花完了才回家,父母为此十分伤脑筋。

聂祝兵得知这个情况后,找到小伟,首先了解他为什么离家出走。“他告诉我,看到自己居住的城中村很脏很乱,感觉生活在这里没有前途,因此才经常以逃学、离家出走的方式脱离现实”,聂祝兵说,孩子产生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不像留守儿童生活在内地农村,而是生活在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而作为外来工子女生活在城中村,生活条件、环境与市区有着太大的差距,更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落差。

对此,聂祝兵首先对小伟讲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在深圳养家糊口的不易,让小伟增加对父母的理解和体谅。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把一些和他情况相似的孩子组织起来,到大学去与大学生座谈,到市区一些地方参观”,聂祝兵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外来工的孩子看到,这个世界很美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有可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美好的未来。

经验总结:满足外来工子女的成长需求

从小伟的经历,聂祝兵总结出了心得:在深圳城中村生活的外来工子女,虽然生活条件有限,但基本上可以做到衣食无忧,生活需求已经不那么迫切;但是,因为他们生活环境与市区的落差,成长需求难以满足,已经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为此,信实公益中心研发了《城中村青少年生涯发展支持计划》,选取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村作为项目试点地区,主要针对这里2000多名6至15岁的外来工子女,开展包括青少年发展、家庭成长、社区青年进步、城中村社区公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公益服务。

聂祝兵说,希望通过建立城中村公益学习中心,让外来工子女意识到,自己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一员,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关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这座城市共同享有美好的未来。

未来展望:外来工子女已成公益关注对象

在昨天的公益沙龙中,多个公益组织阐述了自己关爱外来工子女的经验。深圳龙岗龙祥社工服务中心从去年5月启动了新市民成长支持计划,以关注外来工子女个体发展、城市融入、社会适应等问题,从学校、社区和家庭有效建构出支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网络,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社工方法,提供预防性、发展性、治疗性的专业服务,协助和引导儿童青少年突破成长障碍、挖掘潜能,培养独立自主、健康积极的未来“新市民”。到场的公益人士表示,每个生长在深圳的孩子都是这座城市未来的主人,外来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深圳的未来,今后将把外来工子女作为公益活动的重点关照对象。

编辑:郑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