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热心老人十二载始终不渝四海情

2009-01-0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字号:  

  年近八旬的袁丽娟热心为老人服务,多年来把心血都倾注在四海情老年大学上。她的家庭也在市妇联举办的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深圳十大书香家庭”——

  热心老人十二载始终不渝四海情

  本报记者 何泳/文 张耀波/图

 

袁丽娟和老伴黄绍群。

  核心提示

  在市妇联举办的文明家庭评选中,袁丽娟家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去年底光荣地当选为“深圳十大书香家庭”。

  12年前的一个冬天,袁丽娟为交流老人活动信息,牵头办起了一张小报,因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又相聚在四海公园,便取名“四海情”。1998年夏天,在四海公园参加活动的老人人数骤增,在招商街道办的支持下,在袁丽娟等老人的自发组织下,深圳市“元老级”的老年大学——“四海情老年大学”诞生了。目前,这所老年大学每期招生都在400人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建校以来,学生的书画共获得全国性奖项129个,艺术团参加全国省市区演出比赛共获奖38个。

  

  为老人服务办起小报

  “袁大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灰白的浓发,面容慈祥,说话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我认识她时,她在四海公园指挥唱歌、跳舞、打腰鼓、说快板、学英语,精力充沛、劲头十足。一眼就能看出她是一个组织社会活动的能手。”认识袁丽娟多年的邓享迁老人这样说。

  袁丽娟和老伴黄绍群是一对年近八旬的老人,都是离休干部。黄绍群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袁丽娟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入党。两人解放后在重庆市工作,夫妻俩曾遭受过不少磨难。1979年,黄绍群获平反昭雪恢复工作后,曾任高校党委书记,袁丽娟任系书记。离休后,夫妻双双来到深圳的女儿家居住。

  两位老人一直在南山四海公园晨练,认识不少老人。在袁丽娟的牵头下,老人自发组织起晨练队。这时,袁丽娟就产生办一份小报,给老人如何过好晚年生活提供指导的念头。要办小报必须懂得使用电脑。当时年近七旬的她开始在女儿的电脑上摸索起来,后来还为此专门参加了电脑培训班。

  办报时,除袁丽娟自己写作外,还发动几位老人投稿,然后经过她主编、编排、打印、校对。1997年的一天,首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四海情》小报,被一一发到在公园锻炼的老人手中,里面有老年人活动信息,励志的人生感悟,还有老人们自创的诗歌散文,更多是养生之道。

  如今,每个月出版一期、每期6000字的《四海情》小报,已经汇编成了80万字的厚厚大书。12年来,袁丽娟为此用坏了家里的3台电脑。一位老人说:“当袁大姐走到人们身边,从包里掏出新的一期小报,送到人们的手里时,人们的心中都不禁会想到,这位白发老人不知道要为此工作多少个时辰。”

  在袁丽娟的带动下,12年来,有不少老人为小报写过稿,共有138人次为小报捐款。这份小报后来成为四海情老年大学的校报,成为联系老人的文化阵地。

  想方设法让老年大学发扬光大

  1998年7月3日,招商街道文化站“四海情文艺队”成立,紧接着在7月16日又成立了四海情老年书法班,刘长焕教授成了书法班的首任老师,黑板是从老师家带来的。经费主要是学员交的20元购买粉笔纸张的钱,管理人员不领工资还得交学费。学习3个月后,为了展示学习效果,并让更多老年朋友分享书法的乐趣,当时任班主任的袁丽娟出资买纸,由刘老师指导,学员们写出了30多幅书法作品,在四海公园长廊展出。这次展出反响很好,参观者不下千人,有145名观众还留下评语,还有不少老年人当场报名要参加学习。看到这个情景,袁丽娟的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

  唱歌、舞蹈、腰鼓、时装、健身队、武术等队伍逐步形成,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四海情老年大学”的雏形出现了。袁丽娟和另外几位老人一起,成为大学的主心骨。袁丽娟说:“老人们离退休后,做了时间的主人,他们希望培养和施展年轻时无暇顾及的爱好和才华,老年大学为老年朋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对学员还实行‘三不’(不考勤、不考试、不强制作业),为学员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然而,老年大学举步维艰。办学伊始,一无经费,二无设备,三无在编管理人员,白手起家,困难很多。

  没有老师,老人们刚开始时“自我教育,能者为师”,后来,在袁丽娟和骨干们的游说下,请来有爱心的老师支教。

  没有课堂和排练场地,在袁丽娟的带领下,学员们就坐在小板凳上或大石头上学习,讲者全神贯注,听者聚精会神……

  后来,在招商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四海情老年大学有了宽敞固定的活动场所,袁丽娟正式当上了老年大学校长,老年学员不断增加,老年大学和艺术团共达三四百人。为什么袁丽娟得到大家的支持?一位学员说,袁大姐当这个校长没有任何权力,靠的是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要办事,她总是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她身兼多种职务,不仅不计报酬,相反家里的书报、笔墨纸、电脑、电话都是办公用品。学校开的课,袁大姐都去听,都交学费。每个学期她积极组织大家去旅游,去的地方和景点,有的她不止去过一次,但只要大家想去,她照样交费参加。为解决学校的经费困难,在两位事业有成的女儿大力支持下,她积极捐款……正是有了袁大姐这样的好带头人,不少老师义务教学,不少老人放弃返聘的高薪义务参加学校管理,她的老伴黄绍群也加入这支“义工”队伍,让这个老年群体越办越红火。在蛇口工作生活的不少年纪较轻的外国友人,也被老年大学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氛所吸引,纷纷要求参加学习。

  营造互敬互爱的大家庭氛围

  为什么袁丽娟会对老年大学如此钟情?“看到老人健康快乐,我很满足。”袁丽娟说,四海情老年大学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极力营造这样一个氛围: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重友情、善理解,行宽容、促和谐。不少学员说,谁病了,谁家有麻烦事,大家都看到眼里,彼此关心照顾。有的学员回到家乡和海外,依然牵挂着这里的兄弟姐妹呢。学校教务长阮检德在移居澳大利亚时还在当地办起了四海情老年大学分校,把寓教于乐、寓乐于学的校风带到了海外。

  记者从四海情老年大学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李大姐的个性很强,在老年大学学习时,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执。可学员们都并不计较,和她和平共处,来自大家庭的关爱,让这位老人心里很感动。老人的儿子离开深圳到北京工作,老人却因舍不得老年大学的朋友们,留在深圳。可这位老人不幸患了癌症,需要到北京医治。其间,老人因为惦记老朋友们,病情稍好就急着返回深圳。每次都受到同学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让她身心愉悦,大家还为她办了个人画展。后来,这位老人的病复发,在北京病重,她的手里一刻不离《四海情》小报,她说:“每当我最痛苦的时候,我就想起老朋友们,你们给我生存的勇气。”2007年3月,李大姐病危,她向儿子提的唯一要求是:“很想见深圳的老朋友。”得知这个消息,袁丽娟马上组织人员前往,她本人也打算亲自去。过去有学员的亲人外地住院,袁丽娟也曾亲自去看望。可这次袁丽娟的爱人黄绍群当时也患上重病住进医院,她只好委派副校长、副书记等4人到北京老人居住的病房,带去她诚挚的问候,满足了她最后的心愿。袁丽娟觉得:虽然人间的真情最终没能挽回朋友的生命,可弥留中的老人的要求,是对老年大学的最高奖赏!去年,李大姐的儿子带剧组到深圳保利剧院演出音乐剧,特地给老年大学送来130张门票,以表达老年大学对其母亲关怀的回报。

  去年7月,袁丽娟向老年大学提出不再续任校长,她说:“我快八十岁了,精力已大不如前。可老年大学要发展,还要办得更好,因此,我必须退下来,让相对年轻的同志接着干。”如今,德高望重的孙昌钢接棒,成为新一任的校长。

  如今,袁丽娟仍然关注着老年大学的发展。她说:“我离不开大家,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为大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编辑: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