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家访是情感的沟通 也包含着爱的传递

2013-07-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刘丽华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景华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主任、高级教师

李小松 深圳竹园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王鉴 深圳教科院副研究员

黄戴清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

郭虹 家长、市民代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传刚 王若琳

  本期话题

  近日,本报陆续推出了“聚焦深圳家访现象”系列调查报道,引发全城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和热议。对现在的很多学生和家长而言,家访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名词了,因为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发达,传统的家访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校讯通、短信、电话、QQ等现代通讯工具的便利与普及,令其成为学校、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首选,传统上门式的家访则日渐式微。

  通过这些现代通讯手段,一天数条信息,能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可这样真的就够了吗?也有不欢迎老师家访的学生家长,他们是怎么想的?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家访的真正价值在哪里?这些是本期市民论坛所要关注的。

  家访包含爱的传递也包含着责任

  刘丽华:有一个网友说,他上学的时候,每一次家访之后,都会被爸爸打一顿,老师每次家访都是来告状的。也有网友跟帖呼应,说他刚从农村到县城读书那会儿,备受欺负与歧视,忍无可忍把人给打了,老师去他家告状的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我想问一下李校长,你们学校是学生有事了才去家访吗?家访的内容和形式是怎样的呢?

  李小松: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是有事了才去找家长,我们的家访是常态,不是运动式的,这一点要明确。我们不是有问题才去找家长,如果有问题找家长,那我是反对的。家访就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里的表现,把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刘丽华:很多家长也认为,老师来家访,肯定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里惹上什么事了,他会想,是不是孩子又怎么样了?

  李小松:有时候去家访时,学生有些紧张,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会在心里自忖,怎么校长都来了?可能闯祸了。我去家访时经常会表扬学生,有些家长说这个小孩没有优点,我说你这个小孩不错,有优点,有进步。

  刘丽华:要让家长知道老师不是去告状的。冯女士,深圳实验学校对家访已经坚守了很多年,刚才您一眼就认出20年前家访过的学生,家访时让不让孩子待在现场?

  冯景华:家访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在学校里发现不到的另一面。家访之前我们会备课,比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综合成绩状况等等。家访进行时,我们要求三方坐在一起,如果缺一方我们都会改时间。很多年以前,家访就意味着告状,发展到后来有鼓励、报喜,现在,我们理解的家访包含了爱的传递的成分,也含着一种责任感,在爱的传递中,孩子是不能缺位的,孩子要坐在那里感受爸爸妈妈和老师对他的爱。

  我们的家访也是育人方法的传递,我们把这家好的方法传递到下一家,甚至会传递到下一个年级,或者两年后的学生都会传递到。

  刘丽华:现在的教育理念家访的内容也变了,不是告状了。

  冯景华:更多的是育人方法的交流。

  李小松:每一次家访前,教师都要做好功课。家访的目的就是藉由交流和沟通,形成一种合力,达成家长、小孩、老师的三方共赢。

  刘丽华:看来现在的家访理念和内容跟以前已经不一样了,而且以学生为中心了。

  传统家访非电子家访所能替代

  刘丽华:我在节目之前问郭虹女士老师家访多不多?她说挺多,挺难得的。

  郭虹:我的小孩今年8岁半,开学读三年级。我觉得还是挺幸运的,从幼儿园到现在,每一个学期都有老师来家访。

  刘丽华:现在通讯手段这么发达,老师和家长之间要传递信息已经很方便,那么,传统的家访是可以被替代的吗?

  王鉴: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家访形式逐渐被现代通讯工具所取代,老师可以方便及时地与家长沟通有关信息。由此可以说,现在对家访概念的理解从外延上说扩大了,认为与家长不同形式沟通就是在代替家访的功能。但是由于传统意义的家访有其特有的价值与作用,是不能被完全取代的。总体上,我认为,多种沟通可以有,传统家访不可无。

  家访是多赢的。首先是有利于孩子和家庭,教师只要是关注有意义的家访,就会对孩子和家庭教育氛围有正面影响。另外家访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教师要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要了解这一个学生和其家庭的状况。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了解了,在学校与学生沟通时也会有针对性。

  郭虹:虽然科技比较发达,可以通过手机、QQ等通讯工具交流,我们也会有班级群,老师有什么问题也会留言给我们,孩子有什么问题也会进行交流。但人与人之间少不了面对面的沟通,而且坐在一起才有亲近的感觉。不知道其他家长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们知道老师要来家访会很高兴,我孩子也挺高兴。

  刘丽华:您认为是不可替代的?

  郭虹:对,我挺赞成老师家访的。

  刘丽华:家访就是家庭的访问者,不应该成为家长的教育者。

  黄戴清:老师、学生、家长同坐一室,这种家访模式是现代通讯设备不能替代的,而且我觉得这种面对面的方式让家长、学生和老师的感情更加融洽,是那些冷冰冰的短信、微博和校讯通不可替代的,我比较赞同家访。

  王鉴:对于孩子成长来说,家庭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长在实施。学校老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家庭教育中要发挥指导作用。其中传统意义的家访是家庭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说家访行之有效,是因为家访的过程不是说教和教导,而是平等地交流、聊家常,其中有信息的交流、家庭情况的了解,也有情感的沟通。另外,家访是有针对性的沟通,体现了学校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家长对这一点特别看重。

  家访是师生互相充电的过程

  刘丽华:家访有没有纳入到对老师的评价和考核中?

  李小松:因为这个事情刚刚开始探索,还没有进行考核,我们准备下学期进一步规范。

  黄戴清:不能给老师硬性的家访指标,不要当成任务,老师因为完成任务去家访,就会冲淡家访的效果。

  王鉴:其实这种家访形式对老师本身也有好处,老师家访的时候对整个家庭教育方式有新的理解。

  冯景华:是的,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次去家访,认为学生家长的育人方法特别好,觉得比自己的要好,他就有所感慨并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所以,老师家访也是学习的过程,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多向传递,老师也在受益,对其也是一种有着正能量的充电。

  黄戴清:家访过程中发现有比较好的育人方法,可以把家长请到家长会上一起来交流讨论。

  冯景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大面积家访不是光家长、学生受益,我们老师也在跟家庭、学生共同成长。家访好像是浪费了时间,但是对于老师来说,成功的家访对他在校内的教育实际上是事半功倍。我真的还是感谢愿意走出校门,走向家庭的老师们,毕竟现在的社会,功利化的东西很多,如果老师用做家访的时间来做家教,他可以赚很多钱的。

  王鉴:家访也是好经验的互相学习。

  冯景华:我们每次去家长都说,孩子,老师给你充电来了。我就会说,孩子,其实老师也有疲倦的时候,你们也是我们的充电器。

  网友帖摘

  做学生时,老师没家访过,如今做家长,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来家访过一次。过去,一般都是犯错误多的孩子,除了叫家长就是老师家访。如今,通讯很发达,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渠道也多,再加上大家对隐私的重视,上门家访,已经很少了。

  ——网友“愉悦心情”

  家访,是联络教师与家长的最及时的方式。当然家访从最初的登门入室到如今的网络电讯等手段访问,更新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坦诚。而且家访可以一定限度防止学生两头欺瞒的情况发生,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很大好处的。

  ——网友“菏泽崔新志”

  家访特指老师上门家访的话,没有必须见面沟通的事儿,还是不要了。如今通讯如此发达,电话或者网上沟通都行。上学期老师例行来家访,为此我们都提前几天又是收拾卫生,又是做准备的,累得够呛。老师来了待五分钟就走了。形式主义,害人不浅。

  ——网友“悦动情深”

  老师家访是加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也是责任心的体现,感谢老师们辛勤的付出。

  ——网友“匆匆的莎”

  通过家访,确实增进了老师、家长、学生间情感,老师和家长像朋友一样商量教育孩子的对策。记得我初中的老师袁老师,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班家访,他一个一个村子跑过来,中考前每天跑一个村子,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关心学生的老师。四年级时我的眼睛里不小心揉进了谷子,视力模糊了,老师到我家叫我爸带我去上海看眼睛,我至今记忆深刻。他从小学到初中教了6年,一路上批评了我好多次,但我现在心里把他当父亲一样看待。家访的感情联络是电话所不能替代的。

  ——网友“珠珠串门”

  论坛传真

  论坛开始之前的插曲令在场的记者动容。当冯景华老师进入演播室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如今在深圳新闻网工作的一个学生——20年前的1993年,冯老师去这个学生家里做过家访。岁月改变了很多东西,但这份师生情却并未因横亘的廿载光阴而变得轻淡,相反却愈发绵长。对于那次家访,师生二人都没有忘记,在他们对家访细节的愉快回忆和讲述中,旁观的记者一脸感动,思考着家访的独特魅力。

  论坛嘉宾认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孩子的性格等尚在养成中,上门家访这样传统的教育方式,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能增进校方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也有助于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受重视的,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电子家访传递的只是信息,而传统的上门家访则还含有感情交流。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更有利于教育好孩子。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更有着情感的培育与人格的养成。

  现场关注

  家访要尊重家长意愿

  刘丽华: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欢迎老师来家访的家长?

  李小松:有,有些家长会说没有时间,或者说你不要到我家里来,我们到楼下谈。后来知道了,因为他家里面条件比较差,担心被老师看到,担心会歧视他的孩子,家长比较担心这一点。还有一种家长家里面很富裕也不太想让人知道,家庭条件这么好,也比较忌讳。

  王鉴:有的如离异家庭、困难家庭、不愿露富的家庭、工作忙碌的家庭等等,不希望被老师知道或不方便接受家访。

  刘丽华:如果家长在家访一事上不太合作,该怎么办?

  黄戴清:我觉得家长不太合作的话,可以选择暂时放弃,在这个方面还是以尊重家长的意愿为主,可以改用其他的形式。

  王鉴:尊重家长,按照家长的意愿,看他认为在哪里谈、何时谈比较合适。

  刘丽华:很多网友说他们觉得家访特别好,但担心要是老师很势利怎么办?老师会不会到我们家来以后因此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冯景华:我们家访了这么多年了,家里富丽堂皇的去过,住铁皮房的也去过。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学生的父母是某小学的勤杂工,在校园里租的房子,住得很简陋,他班主任就说孩子挺自卑的,不想让任何老师去家访。我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把这个家访工作接过来了。我记得那一次去是夏天,屋子很局促,没地方坐,我们就坐在床上,聊得特别好。学生对我说,他家这么破,老师来家访也不嫌弃,他爸爸妈妈眼里含着泪,说我们是农民工,没有想到学校领导能专门来家访。家访结束之后,孩子觉得特别自信,学习更努力了。我们去家访不是要发现人家的隐私,家访是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润物无声。

  刘丽华:嗯,这是家访发挥出正能量的一个例子。有网友说,作为深圳人还挺幸运的,他跟在西安、南京等地的大学同学说起来,他们都很羡慕,感觉深圳的教育真是不错。

  黄戴清:我深有体会,我在上课时会请学生分享他的成长经历,比如你这一生中对你影响最重要的人是谁等等。有一个学生就说他到深圳之后的班主任对他影响最大,他是从新疆转学过来的,在新疆是特别淘气的孩子,几乎每次家长会都被老师点名批评,爸爸妈妈开家长会从来都抬不起头,以至于爸爸妈妈要猜拳来决定由谁去参加家长会。来深圳读书之后,他说班主任特别好,才上学没几天就去家访,到他家里后没有告状,而是一个劲儿地说他的优点,并称很羡慕他们有这么好的儿子,妈妈说从来没听过老师表扬他的儿子,家长和老师之间聊了很多,他在一边听,特别感动,之后突然就懂事了,开始用心学习,后来考上了深圳大学。他说很感谢老师的这次家访。

  王鉴:老师跟家长在一起互动、沟通,让家长更理解学校教育,更理解孩子在学校当中的表现,双方的教育方式会潜移默化地互动起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家访也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在沟通中完成潜在的教育,润物无声。

  把脉问诊

  家访不能传递负能量

  刘丽华:如果老师只是把家访当做例行任务来完成,那效果就不会好,如果老师不想家访就不要去,若去家访,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去。

  李小松:确实是这样。作为校长,我常跟老师说,我们去家访一定要传递正能量,不能搞成负能量,负能量是什么呢?就是把学生、家长、老师三方搞得压力很大,比如家长认为,老师要来家访,我必须接待好老师,没得选择,这也是负能量。家访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也有可能传递出负能量。学校不要给老师太大压力,比如一学期必须完成多少次家访等等,要先动起来,慢慢形成常态,绝对不能搞运动式家访,让家访回归教育的本质。

  刘丽华:怎么让家访在深圳更好地推广开来呢?

  冯景华:不要搞运动式的,家访一定要发自内心,人格教育润物细无声,爱心传递也是润物细无声,若老师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去家访,不是给人家添麻烦吗?家访不能有功利思想,老师和家长都不要期望一次家访孩子学习成绩明天就有进步等等。

  黄戴清:老师出去家访要传递正能量,要在友好的环境下实行家访,确保孩子永远是家访的中心。

  本版摄影: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