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公益星火计划公开课:解读NGO与CSR的爱与痛

2012-10-29  来源:深圳新闻网  【字号: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三个字母他们逐渐了解:NGO;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三个字母他们需要学习:CSR。在国际企业,CSR已经是必修课;在中国企业,CSR才刚刚是启蒙课。中国的NGO与CSR,他们彼此需要,互相寻找,然而其合作却往往不得善终,由佳侣渐成怨偶。

    10月28日,“公益星火计划”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暨名师公开课在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举行。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跨界培养高端公益领袖人才的项目,标志着中国从此告别“中国公益慈善人才低层次”的尴尬局面,其意义不啻于中国公益人才的“黄埔军校”,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什么是CSR?什么是NGO?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缩写。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相当庞杂,它包含着产品质量、员工福利、公益慈善、环境保护、反腐败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套详细而科学的量化体系,每年都有独立的评估机构对各大企业综合打分,成为衡量企业领导力和诚信度的重要指标。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10年来, NGO数量增长了75倍,这表明人们越来越关注于社会发展,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些工作,包括跟政府合作,包括跟企业合作。与此同时, CSR也从不为人知,到逐渐成为企业构筑自己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NGO:有创意,没钱 CSR:有钱,没技术

    公开募款的合法资质,同时政府对于税收减免的相关政策仍待完善,因此,NGO希望短期之内从企业筹措到大量的资源。而企业需要专业的NGO,促进慈善项目创新,帮助企业执行CSR战略,为企业提供CSR项目策划实施中的经验和人力资源支持。一个知道怎么跟专业NGO打交道的企业,必然能为明天的市场布局赢得先机。

    虽然合作的土壤已经足够肥沃,然而在现实中,NGO与CSR的关系却微妙而尴尬。

    “公益星火计划”的学员之一陈词是爱心蚂蚁志愿者队草根NGO的领导者。陈词的NGO组织是在汶川地震期间成立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零散的捐助。几年下来,陈词面临着缺钱又缺人的窘境,公益活动难以维系。陈词的团队是中国草根NGO的缩影,他们最大的困境是——缺钱。张艳也是“公益星火计划”报名学员当中的一位。她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公益控”——深圳电视台移动电视频道《慈善视线》栏目制片人;深圳狮子会艺术团执行主席,同时她也是互联时代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

    “一个人做一次公益容易,但一辈子做公益难”,张艳从企业管理这的角度列出这些让她头疼的公益问题:比如精力不够用、项目的问题、公益效果等问题。“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让企业的公益活动变得更高效?” 张艳的问题也正是许多企业社会责任官的困惑。

     公益星火计划:连接NGO与CSR的鹊桥

    陈词与张艳不约而同地来到“公益星火计划”寻找答案。“公益星火计划”项目由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发起、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心定向捐赠设立,委托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实施。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实操能力的专业型公益人才为使命,致力于搭建一个具有辐射力的跨界合作平台,吸引商业精英、专家学者、资深NGO领袖与媒体学员共同学习和深度参与,来针对性的解决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公益市场不成熟、公益组织参差不齐等问题。

    陈词看重的,是“公益星火计划”的人脉资源以及潜在的“金山”。有着多年一线慈善工作经验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说,“公益星火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同学人脉和筹资平台’,NGO组织的领导与知名基金会负责人、企业社责官、成为同学,在学习期间就可以公益项目的交流和公益资金的对接。”

    不仅如此,为解决NGO组织的筹款难的普遍问题,“公益星火计划”的实施方香港理工大学定制了课程,加强学员筹款能力的培养,还将为NGO学员举办大型“项目筹款路演会”:每半年将举办一次公益项目展示筹款路演会,用课程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来策划和设计公益项目筹款路演。张艳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因为“公益星火计划”所要做的,恰恰在于指导NGO组织、企业、个人用专业的方法做公益。

    深圳桃源居集团董事长、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荣誉副理事长李爱君坦言:“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的慈善之举,值得肯定和推崇,但在管理和运营上,未必可以做到尽善尽美,这需要有相关专业,较高素质的人士把控、运营、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后续发展的瓶颈,而人才培训机制,刚好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无疑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曙光。”

    

    背景资料:CSR的起源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劳工及人权组织针对成衣业和制鞋业发动了“反血汗工厂运动”。因利用“血汗工厂”制度生产产品的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Strauss被新闻媒体曝光后,为挽救其公众形象,制定了第一份公司生产守则。在劳工和人权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的压力下,许多知名品牌公司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守则。之后,跨国公司“自我约束”的“内部生产守则”又逐步转变为“社会约束”的“外部生产守则”。

    1999年2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世界经济论坛时,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倡议企业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契约”,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

    2012年7月,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CSRDC)挂牌成立。CSRDC以借鉴国际专业理念、模式和经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创新为使命,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公益组织、基金会、国际知名大学和专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以培训研讨、咨询顾问、参访考察、编撰出版、战略评估等项目为载体,传播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客户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投资领域的理论深化、创新实践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建立国际化平台,以价值倡导和研究等支持性服务,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和谐稳健发展创造共享价值。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