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募师支教爱心感动中国
2009-08-25 17:40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在支教之余,孙影行走乡村,做贫困生和乡村小学调查。她走到哪里,就把需要帮助的贫困生、乡村学校信息在她的博客上发布。经她“穿针引线”,当地80名贫困学生有了资助人。
自2006年2月启动以来,“募师支教”已招募了七批共327名支教老师。他们绝大部分是“80后”大学生,年龄最小的仅有18岁,其中不乏大学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海外留学生等高学历者。支教老师走进大山,走进乡村,犹如支支“烛光”,点亮了山里孩子的希望之灯。
作为首批“募师支教”志愿者之一,20岁出头的深圳女导游李樱樱来到湖南塔山瑶乡支教。她在海拔上千米的大山深处,一呆就是15个月。她不仅给山里孩子送去书本知识,还带去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李樱樱因此入选了2006年度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榜,并被评为第四届深圳关爱行动“最具爱心人物”。
26岁的硕士研究生彭远锋从深圳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募师支教”行动,为此他放弃了在深圳一家公司收入不菲的工作,并与未婚妻相约推迟了婚期。2008年8月底,他来到甘肃陇南文县,在一所名为石鸡坝的乡村中学支教。
由于当地缺乏英语师资,彭远锋成为学校英语教学的主力。除了担任班主任,他每周要上16节英语课。他将大学积累的英语知识和科学的教学理念引入乡村课堂,举行形式新颖的教学公开活动,教山里孩子在游戏中学英语,激发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陇南,我感受到做支教老师的快乐,自己在大山深处的付出很值得!”7月初已经结束支教、回到深圳上班的彭远锋,回想起在陇南的300多个日子,有着太多的留恋和感动。
“支教是一次圆梦之旅、感恩之旅!让我收获太多太多!”刚刚在江西安义县下桥小学度过一年支教生活的志愿者郭婧婷,将山区支教经历看作是一次圆梦、感恩的心灵之旅。
23岁的郭婧婷去年夏天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募师支教”团队,奔赴江西安义支教。在偏远的下桥小学,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学习基础比较薄弱。郭婧婷经过逐个家访后,掌握了每个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把全班51名学生分为3个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全班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去年底,她获得了安义县优质公开课及精彩评课二等奖。“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山区孩子们,这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编辑: 王丹丹
相关新闻
- 即日起招募80人赴陇赣桂(27 16:36:47)
- 震区支教归来畅谈难忘收获(27 15:32:55)
- 大学生志愿者圆梦“募师支教”(27 15:55:30)
- 新老支教志愿者举行经验恳谈会(27 16:08:56)
- 支教学生冒雨面试选出32名志愿者(27 15: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