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张之先:老义工倾力搭建“文化驿站”

2009-03-1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字号:  

张之先曾照顾原四川省美术协会副主席吕林两年多。

 

张之先为游客免费拍照。

  核心提示

  张之先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侄孙。受家族传统的影响,他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出钱出力,无私地帮助陷入困境的艺术家,让他们的艺术才华得以绽放光彩。63岁高龄之时,他成立深圳市老年摄影协会,为老年摄影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与场所。他带领全体会员到园博园当义工,为游客免费照相。他为推动文化建设贡献着光和热,深受文化界人士的热爱,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深圳的“文化雷锋”。

  帮艺术家走出困境

  张之先热爱文化艺术,也乐于助人。对那些因贫困而无法施展才华的艺术家,他感同身受。每当此时,他会倾尽一切,不遗余力地帮助。正如帮助埋没了50多年的老画家李青萍及著名油画家陈泽鲲等,成了文化界的一段佳话。

  李青萍生于1911年,湖北荆州人。她是刘海粟大师的女弟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名气,徐悲鸿为她的画作过序。她一生坎坷,追求艺术而终生未嫁。张之先了解这颗文化界的“金子”后,立即联合几位好友,向这位油画界的老前辈伸出援手。张之先介绍说,2003年,当他第一次看到李青萍时,老人意识已经不太清醒了,身体也很差。张之先请来医生,为李青萍按摩治疗。张之先问老人有什么要求,老人回答说:“想出本画册,再把画捐给国家。”张之先听了十分感动,马上与上海美术馆等单位联系,呼吁“赶快抢救李老的生命!让她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的精美画册出版,听到全国艺术界最好的评价!她愿意将毕生作品捐给国家,这是多么伟大的胸怀啊!”上海美术馆馆长李向阳看了李青萍的油画潸然泪下,“没想到老人把腐朽化作神奇!”李向阳馆长立即决定,上海美术馆收藏李青萍的100多幅油画。此时,张之先出资11万元,并亲自翻拍,为李青萍老人出了一本画册。当他在第一时间把画册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抱着画册久久不肯放开。2004年,老人在画册的陪伴下安然去世。

  著名油画家陈泽鲲也是张之先挖掘的“金子”之一。张之先回忆道,1999年,陈泽鲲来到深圳梧桐山下的城中村谋生。当时他还没出名,生活很困难,每天和妻子只能吃到一个菜。有一次两天没饭吃,饿得受不了,就放一幅画在家门口,旁边放张纸条“谁要50元拿走。”后来这幅画真的被人用50元买走了,夫妇俩赶快拿着钱去吃顿饱饭。陈泽鲲的油画虽然有水平,但因为穷,没办法为自己举办一场画展。一天,有个朋友告诉他,张之先经常帮助文化人,你去找他,肯定没问题。于是,陈泽鲲慕名找到了张之先。张之先先去看了陈泽鲲的油画,认为不错。但他自己是搞摄影的,对油画不够专业,便又请了一位油画家朋友共同考察。陈泽鲲的油画得到业内人士的首肯。张之先决定帮助陈泽鲲举办画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陈泽鲲个人油画展在荔枝公园“艺术家画廊”展出。展览效果良好,吸引了一些画商的眼球。其中一位有实力的画商当场表示,以每年15万元的报酬,包下他全年的作品。15万元!这对处于贫困、未露头角的青年画家来说,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是当时不可奢望的大数字。陈泽鲲是位有思想的油画家,他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开始安心作画。之后,他的油画技艺突飞猛进,知名度也快速提高。尤其是他环保题材的油画受到欧洲、日本等地画商的青睐。当然,画的价格也不断飙升,随便一幅画就可以卖到一二十万元,其中《负重的球体》被拍到46万元。他创作的《暮春》被联合国环保署永久收藏。取得不凡成就之时,陈泽鲲没有忘记雪中送炭、助其成功的张之先先生。他惦记着张先生对他的恩情,时不时打电话问候张先生,通报近期的情况,与张之先分享成功的快乐。

  “这些年你为帮文化人花了多少钱?”对此问题,张之先说,自己具体没有计算过,但几笔大的数字加起来就在30万元之上。张之先认为,自己做得更有价值的不是资助金钱,而是利用自己的人脉,去帮助名不见经传却有潜质的文化人才开拓局面,如帮助当初的陈泽鲲。至于帮助过多少人,张之先自己也记不清了。他坦陈,曾帮过一些不应该帮的人。个别人利用他的侠心,反过来骗他钱财。“但我不后悔,我不会改变帮人的初衷,我会尽自己的能力一直帮下去。”

  张之先自己出资建立了“文化驿站”,为喜爱艺术的人们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每个月都会举办文学、摄影、收藏等各种文化讲座。

  争做文化老义工

  张之先曾是八仙楼餐厅的老板。在餐饮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选择了放弃。他抱起心爱的相机,镜头对准了圣洁的莲花,还专门出过一本影集。“鞠躬尽瘁”是他为自己拍摄的一幅枯莲作品的标题。他在题记中这样写道:“生命不终结,决不放弃努力向上,一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仅是一幅摄影作品,同时也是张之先人生轨迹的写照。如今,60多岁的张之先没有选择在家中安享晚年,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深圳老年摄影协会的发展中。

  张之先为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在福田区滨江新村租了一套房子,每月租金5000元。协会成立后,没有开会的地方。张之先便提供房子给协会免费使用,从此工作室成了爱好摄影的老人们交流学习的活动场所。深圳老年摄影协会的会员方先生说,在张之先的组织策划下,协会活动丰富多彩,有摄影技术讲座、电脑知识讲座等。“参加协会的活动,不仅打发了我退休后的无聊,还让我找到了年轻时的自信,感觉自己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如今我越活越精神了!”

  协会成立之始就与公益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去年春节期间南方发生雪灾,很多打工者无法回家。张之先就组织协会会员到深圳园博园,无偿为来参观的打工者免费拍照,让他们感到留在深圳过年也很温暖。汶川地震发生后,张之先倡议会员为灾区捐款。很短时间内,200多名会员捐出善款9万多元。平时,张之先带领会员们去深圳园博园做义工。每到周末,深圳老年摄影协会的会员们穿上红马夹,到园博园协助清洁园区,为有困难的游客提供帮助。会员们见到地上有垃圾,便捡起扔到垃圾桶中,并提醒游客保护环境。

  张之先告诉记者,参与公益活动,就是把爱心送出去,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深圳老年摄影协会之所以有凝聚力,因为这是个友爱的集体,是个有爱心的集体。在张之先的组织策划下,深圳老年摄影协会正迅速发展壮大。

  尚莲之品格学莲之精神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这样赞美莲花。作为爱莲人,张之先身上也体现了莲的“不染”品格。

  在张之先资助关照过的诸多文化人中,不少是今日的名家大家,如前面提到的李青萍、陈泽鲲,以及他亲自照顾两年多的原四川省美术协会副主席吕林等。这些人的作品被市场看好,价格不菲。他们感念张之先的无私援助,拿出自己得意之作,要送给张之先以示回报。其中李青萍及其家人曾表示要送张之先10多幅油画,以示感谢。但是,画家们的好意都被张之先婉言谢绝了。为此,圈内人戏称张之先为“最便宜的朋友”。

  张之先认为,自己帮助别人出于内心,从没想过要什么报酬,从没想过捞取什么好处。“既然帮上了忙,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功成身退。如果接受了他们的回报,那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所做的一切就没意思了。”张之先认为,做人,第一,不能过分功利。第二,要认真做事。名和利是做好事之后的副产品。

  在经营八仙楼餐厅时,张之先没有“利”字当头,而是站在顾客的角度上,为顾客省钱。他对服务员有个特别的要求:如果顾客的菜点多了,必须及时提醒劝止,否则会受到批评。有时候顾客会觉得奇怪。张之先总是耐心地解释,点的菜够就行了,多了吃不完,浪费没必要。

  餐厅关门后,员工们谋求新的工作。但有两位员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回到张之先身边。如今为张之先做助手的吴国庆便是其一。吴国庆于1997年来到深圳,刚开始在八仙楼做后勤,八仙楼关闭后,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在别处工作一段时间后,吴国庆又失业了。2003年,张之先了解到小吴的处境,主动给他打电话,请他回来,协助做翻拍工作。吴国庆说,张先生对员工很好,很支持他学摄影。“刚开始我只是喜欢摄影,但什么都不懂。常年跟随张先生,耳濡目染,感觉自己的艺术修养也提高了,很幸运遇上张先生。”

  张之先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子孙如若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益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愈增其过。”张之先对唯一的女儿疼爱有加,但不溺爱,宽容不纵容。女儿大学毕业时,他没有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女儿谋求工作,而是让女儿到他的餐厅做服务员。“只有让后辈从社会底层做起,才能让他们看清社会的一切,重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弄清楚自己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张之先是个唯物主义者,正确地看待生老病死。他带着妻子与女儿,一起签下了遗体捐赠的志愿书。

编辑: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