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助河源15000户农民圆了安居梦

2009-01-2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字号:  

 

梨园村村民在新居前做柿饼。

  初冬午后的阳光从门洞里照进来,刚好洒在梁作舜老人身上,显得特别温暖。梁老伯是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梨园村人,前年底,和他一起,村里共160户原先住泥砖房的村民都搬进了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居。不仅如此,在深圳的参与扶持下,在深河两市的共同努力下,作为整村推进的示范点,梨园村的道路、水电及各项基础设施都发生了新变化,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帽子,梁伯的晚年生活也过得安逸了起来。

  每家补贴5000元建房

  梨园村有629户3064人,下辖七个村民小组,是东源县灯塔镇较边远的一个贫困村,地域面积较大,人口也最多,直至2005年,梨园村35%农户仍住泥砖瓦房,当年农民收入2950元,村集体经济不足1.26万元。当年6月,一场洪灾冲垮了村里很多泥砖房,农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与此同时,经过协商,深圳对口扶贫也有所调整,即不再帮扶经营性项目,而把扶贫重点转往河源的新农村建设。

  就这样,2006年,梨园村列入整村推进扶贫示范点,深圳参与帮扶,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着力解决农村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一保五难”问题,实施了14项工程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农民自力更生为主,各方合力给予大力支持。这其间,深圳帮扶主要体现在安居工程上,为村民们建新居进行补贴,每户补贴5000元,不管是否遭水浸,是否全倒户,凡村民只要住房不合格的均可提出申请,由村里统一划地,每套占地85平方米,在新村集中建房或原址重建都可以。经过一年的建设,全部村民住上了钢混结构住房,其中深圳帮扶175万元,重点用于帮助160户农民建设新房。

  与此同时,村里的水泥路修通了,梨园小学校园修缮一新,水利设施也加固了,有线电视和自来水接到了家里,烧饭也用起了沼气。在新村里走过,记者看到,成排的小洋楼面对面一字排开,中间是一条小河,河的一端是新村的入口,另一端就是小公园、篮球场、文化广场等,村道边原来的破旧房全部拆除,代之以红花绿树,稍远点还建起10个垃圾池,村民们随手丢垃圾的习惯也改变了,村容村貌大变样,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率达100%。

  村民送来感谢信

  2008年6月25日,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率我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河源考察,当行到梨园村时,梁作舜老人突然拿出一张大大的红纸送上,这是他亲笔写的感谢信。当记者来到梨园村,与梁老伯聊起此事时,梁老伯认真地说:“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意思,这代表了我们全村所有村民的想法,我们真心感谢刘书记,感谢深圳人民的无私帮扶。”

  此次整村推进建设中,梁老伯三个儿子都各申请了一套房子,其中两个儿子在新村集中建房,抽到的签刚好是对面,隔河相望,另一个儿子则是老村旧址重建。如今梁老伯就在家里种一点花生青菜,农忙的时候有媳妇会回家帮帮手,闲着的时候就到村里的棋牌室、阅览室转转,日子过得颇为悠闲。

  梁老伯告诉记者,深圳市还投资在这里开办起了两个种养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即深圳渔农居生态农业园种植有机蔬菜项目和生猪养殖项目,农民人均增收达300元以上。此外,村民们还种了柿子和板栗,梨园村已真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榜样。

  每年投1500万帮农民建房

  河源市扶贫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05年始,我市参与河源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迄今已推进了大约15个村,参与140多个村的危旧房改造,这些都是一些交通不便、偏远的贫困村,扶贫任务相当重。如东源县大往村、梨园村、滑滩村、连平县中村村、紫金县上庄村等,其间,仅安居工程,我市大约每年即投入1500多万元,每年受惠农户超过3000户,迄今已实现15000余户安居。此外,还参与支持了140多个村的旧房改造工作。

  与此同时,整村推进的项目还包括交通基础设施、水电、学校的建设等等,这种扶贫让农民直接受惠,效果非常明显。其间东源县涧头镇的大往村还于2005年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扶贫“整村推进”先进单位。

编辑: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