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她是130多个孩子的“妈妈”

2011-03-04  来源:晶报  【字号:  

她是130多个孩子的“妈妈”(组图)

中心的特殊儿童与熊萍在一起很开心。

  熊萍举债创办深圳唯一民办非营利性康复中心,为孤残儿童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深雅子,5岁,先天性脑瘫,送来时不能步行,现在可以站立及行走20米;深国文,5岁,右肢发育不良,原来仅能行走几步,现在已能一下行走30多米……在深圳唯一的民办非营利性康复中心深圳市华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内,住过130多名孤儿和残障儿童。这些大部分姓“深”的孤残儿童有个共同的“妈妈”熊萍,她就是这个中心的创始人。为了这个孤残儿童的家,熊萍和全家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至今欠债50多万元。他们一家的全部信念就是:关爱兴中华,善举托太阳!这也是他们中心名字的由来。

她是130多个孩子的“妈妈”(组图)

特殊儿童们很喜欢熊萍,一看到她就想让她抱。


  这里是孤残儿童的“家”

  华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位于观澜街道高尔夫大道旁边,一栋3层楼的小院就在山脚,环境幽静。“让每个孩子成功”、“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的最佳开始”两句话就写在墙上,从外面看来与普通的幼儿园无异。

  康复中心现在有7个班,其中2个智障班、1个自闭症班、1个听障班、3个脑瘫班。许多脑瘫的小孩根本无法站立,吃喝拉撒全部只能在床上或者地上进行。

  生活在华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130多名孩子,大多是患有先天性脑瘫、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自闭症等孤残儿童,这些孩子多数是由深圳福利中心送来做康复的,少部分是由家长送来的。

   “孩子们见到我会喊我‘妈’”

  熊萍说,她是学幼儿教育的,刚毕业时在市残联的早期干预中心工作。2003年,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干预工作后,熊萍就欲改行做幼儿艺术培养。“但是因为当时我的幼儿教育做得比较好,有3个家长要求小孩继续跟着我学习。”

  就这样,她当时就在梅林的家中对这3名小孩继续做康复教育。没想到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送来做康复教育的小孩越来越多,惠州等周边城市的一些家长也把小孩从异地送来,她只好在小区里又租了一套房。

  “看着这些小孩能够慢慢康复,长大后生活能够自理,有些还已经开始慢慢融入社会,我真的很有成就感。”虽然家长给的费用不多,但是熊萍还是觉得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现在,我一走到康复教室,有些能发音的孩子都会喊我‘妈’。”熊萍脸上充满着自豪。

  父亲经历促成康复中心

  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熊萍决定办一个正规的康复中心。“办中心与我父亲的经历有关,我父亲熊慕标幼时母亲病亡,后来一直在亲戚家寄养和流浪,在社会的共同帮助和关怀下,才顺利成长。为此,他时时教导我们要感恩和回报社会。父亲现在已从韶关政府部门退休,每天也在康复中心忙碌。”熊萍说。

  2003年,熊萍在一小区通过按揭的方式购买了4套房子。2008年3月,房子都按康复中心的标准装修后,康复中心取得了市民政局颁发的民办专业性非盈利性儿童康复教育服务许可证,也成为市残联认定的可以接受政府资助的儿童康复训练专业机构。令熊萍没想到的是,同年6月份搬进小区时,却遭到小区部分居民的反对。“小区有居民说康复中心影响小区的风水,还有的说孤残儿童影响正常儿童的成长。”

  无奈之下,熊萍再次寻找新址,最后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个原来租给别人做手表厂的旧厂房。“厂房主人原来要收租金5万元,后来听说我要办康复中心,主动将房租降到3万元。为了将厂房改造成康复中心,我们又借了130多万元来装修,设置标准化的舞蹈房、钢琴室、微机室、感觉统合训练室等功能教室。”

  2009年2月,在市民政局、市残联的帮助下,康复中心正式乔迁新址,市民政局还为该中心配备了6名常驻社工。

  每月要垫付3万元

  “刚搬新址时是中心最困难的时候,那时候一切重新开始,因为不仅要借钱装修,而且招收不到康复师和保育员。许多保育员过来看到这些儿童后,马上就转身离去。”熊萍说。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华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目前有康复师、治疗师和保育员等50多人,员工每月的工资要7万多元,加上粮食、卫生、维修和各种支出,每个月的开支是13万元至15万元之间。“而民政部门给孤残儿童仅有一些伙食费和护理费,没有康复等费用,根本就入不敷出,我们每个月至少要垫付3万元。”熊萍说,“至今还欠着50多万元装修费未还。”

  康复师保育员 不为工资只为爱心

  林初福是名年仅27岁的小伙子,长相帅气的他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来他在成都工作。前年他在网上看到刚成立的华阳康复中心缺少康复师的消息后,他毅然辞职过来。“虽然这里待遇不高,但是孩子们更需要爱心,也需要训练有素的康复师,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早日康复。”腼腆的林初福说,看到自己亲手护理的小孩能慢慢走路、说话,感到无比开心。

  “虽然以前在工厂工资比这里高,但人活在世上并不能全是为了钱,还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今年42岁的保育员张明芹来自湖北,在福永一工厂做工10年,去年4月份她听说没人愿意来康复中心做保育员后,经和爱人商量后,马上就过来了。现在,她每天要为这些不能动弹的小孩穿衣、喂饭、洗澡、打扫。“他们比普通小孩更难服侍,所以需要我们有更多的爱心。”

  市民献爱心 感动康复中心员工

  随着市民对中心了解加深,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往华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献爱心。在康复中心内,记者见到每个教室都有了整齐的床椅、电暖器和彩电,这些物品旁边,都贴有某某某爱心捐赠的字样。大米、油、空调、衣物和玩具也有市民捐赠。

  “市民的爱心让我们很感动。”熊萍的父亲熊慕标现在的身份是康复中心总监,他告诉记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深圳培训中心的师生们,不仅为中心捐献了太阳能热水器,还捐献了一整套的不锈钢厨具和一批床。“现在清华大学深圳培训中心还把华阳作为他们的一个教育基地,要求每个新学员必须来中心做3天义工。”

  去年冬天,气温骤降,爱心市民马明连夜送来了一批电暖器。

  据熊慕标不完全统计,有近9000人先后前来华阳中心献爱心,中心收到各类物资和捐款价值80多万元。

  记者体验

  拥抱是最好的爱心

  在华阳康复中心内,当你看到这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幼童躺在床上时,当你看到这些不会走不能站不会说话的孩子孤独地靠在一边时,当你看到这些肢体残障甚至有些变形的孩子时……同情和怜悯会溢满每个人的胸膛。

  这些孩子一见到陌生人进来时,会马上伸出双手要求拥抱。当记者抱起其中一个时,旁边的都伸出双手,孩子们渴盼的眼神,让人不忍拒绝。当你把孩子拥入怀中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笑容。

编辑:郑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