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绪凯:推广“四点半学校”
2009-11-06 17:44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在我看来,教育小孩最根本的一点是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培养信念。孩子有了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坚强信念,会对一生产生健康积极的影响,也才可能成长为栋梁之才。”昨日,谈起关心下一代的心得时,在盐田区关工委工作了近7载的黄绪凯这样对记者说。
关心打工者孩子
黄绪凯祖籍广东河源,1983年来到深圳,2002年从盐田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的岗位退休。
2002年底,盐田区调整充实区关工委,黄绪凯被邀请成为委员会的一员。黄绪凯回忆道:“当时,我对关工委还没有很多认识,甚至不知道这个委员会是干什么的。”随着学习了解,黄绪凯慢慢对关工委有了认识。他认为,老有所为、为辖区青少年成长奉献自己的心血和精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黄绪凯便和从区人大、民政局等单位退休的老同志一起加入关工委的队伍,成为盐田区关工委副主任。
“说实话,我在了解关工委工作性质之后,毫不犹豫加入也是有原因的。”黄绪凯告诉记者。身边曾经有一件孩子教育失败的事例让他觉得很痛心。
黄绪凯老乡的儿子小刘(化名)跟着父母来到深圳,由于家境贫穷,父母整日忙于赚钱,而且本身文化素养也不是很高,疏忽了对小刘的管教。“他读书的时候就无心向学,工作后更是无心打工,到后来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黄绪凯说。小刘工作期间,总是因为睡懒觉等原因被炒鱿鱼,每一份工作都干超不过半年。后来,经人介绍,小刘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小孩。家人本以为,小刘会有所转变。岂料,好景不长,孩子出生不到两个月,他又开始到处赌博、四处借债的日子,老婆忍无可忍,也和他离婚了。最终,小刘因为到处寻欢作乐染上艾滋病去世,留下8岁的小孩给爷爷奶奶抚养。“这就是放弃教育的结果啊!小刘从小就没有树立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发生了如此悲剧,让人痛心疾首,非常悲叹!”黄绪凯说。
黄绪凯认为,除了打工一族小孩需要关心,对于早期来深建设者的小孩,也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怀。因为不少家庭条件好的小孩,从小就轻易能够拥有想要的一切,反倒会忽略了理想的培养,“而没有理想,往往就是堕落和消极的温床,这样的小孩很容易走上歪路”。
几年来,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黄绪凯特别注重推动基层关工组织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区关工委利用沙头角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展活动,近年来的“3·18”中英街警示日上,区关工委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培养孩子的爱国精神,让他们懂得“国家落后就会被侵略、被欺负,青少年要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力量”。
编辑: 王丹丹
相关新闻
- 七十四、张泉波:诗情画意励少年(04 16:44:09)
- 七十三、傅思苑:深入调研青少年问题(02 14:07:09)
- 七十二、戴坚平:老阿婆义助外来青工(30 16:50:52)
- 七十一、孟晋之:老战士言传身教(30 16:50:13)
- 七十、毛根:孜孜宣讲爱国主义(27 16: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