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家庭一家三代都要捐器官
2009-08-03 08:31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王建娜一家三代同时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张妍 摄
(本网讯)昨天(2日)上午,祖孙三代——75岁的钟奶奶、48岁的王建娜与21岁的小唐,来到市红十字会,一起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成为我市第一例祖孙三代同签志愿书的家庭。王建娜是2005年我市首批器官捐献志愿者中的一员,她拉住协调员高敏的手说:“今后举办任何形式的器官捐献宣传活动,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志愿者,不论是走上街头还是走进社区,由你来安排。”
1986年来深的王建娜,在这里就业、成家、育女,对这座城市有深厚的感情。1999年,王建娜被我市首位角膜捐献者、深圳大学女教师向春梅的故事感动了,从报纸上看到市卫生局与市红十字会联合发布的《留下光明在人间——关于捐献角膜的倡议》后,马上到红十字会填写了志愿表。王建娜还记得,当时排队领表的人非常多,后来听说半个月有1000多个市民填写了志愿表,王建娜对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很光荣。
2005年,深圳有数位驾驶员向市红十字会提出器官捐献申请,王建娜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后也想加入其中。2006年1月23日,市红十字会为王建娜等23位市民颁发了首批器官捐献卡,成为我市首批器官捐献志愿者。“这批人中有公务员、警察、律师,年纪最小的32岁,最大的54岁。”王建娜说,领取器官捐献卡时,23人都“背对”镜头,“我们只想做好事不要留名”。
王建娜说,这三四年间,几乎所有的同事、朋友、亲人都被她劝说过:“捐器官利人,对自己也没有害处。”可惜的是,王建娜的劝说从来没有成功过。今年3月,她在网上看到,我国每年的器官需求量约在100万人,能排队等待移植的只有5000人,这让王建娜感慨万分。她与协调员高敏取得联系,希望由市红十字会牵头将首批志愿者联合起来,开展一次面向公众的宣传活动。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高敏只能与其中两三位联系上。高敏告诉王建娜:“有些人换了电话号码,有些人不希望面对公众,没办法将大家召集起来。”
王建娜想,看来只能从身边做起,让家人加入到自愿捐献器官的队伍中。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和女儿,得到俩人全力支持。
75岁的钟奶奶身体很硬朗,她说:“我觉得能帮助人最重要,两脚一伸,那些器官对自己也就没用了。”小唐说:“捐献器官是一种向社会传递爱心的方式。我父母是高校老师,他们也很支持我的选择。”
填写完志愿书后,小唐答应妈妈,要设计一个宣传器官捐献的网站,向更多的人宣传“延续生命、传递爱心”的观念。
据了解,自1999年开展首例眼角膜捐献以来,我市已有309例角膜捐献,37例多器官捐献和19例遗体捐献的成功个案,今年1月1日至今,已有700多名市民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高敏说,市民在填写志愿书时一定要征得家人同意,避免身后因家人反对而遗愿难以实现的情况出现。
编辑: 关爱网实习生
相关新闻
- 2009“感动深圳”颁奖晚会视频(30 15:30:07)
- 致残军人可由国家供养终身(03 10:04:31)
- 爱心主管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03 09:04:39)
- "圆梦计划"助280余名农民工免费读大专(03 09:01:50)
- 爱心家庭一家三代都要捐器官(03 08: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