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三晚收获满满!“小候鸟研学”深圳专场书写城市爱的答卷

2025-08-18 来源:深圳PLUS

连续三年每个暑假,在深圳这座移民之城,总有一群“小候鸟”跨越山海而来,在此展开特别之旅,这是深圳市文明办、关爱办为新业态劳动者及子女精心策划的“圆梦”行动。

8月13日至16日,四天三晚,深圳关爱行动青少年研学实践公益活动暨第三届“关爱新业态劳动者——小候鸟东鹏研学”深圳专场,让来自天南地北的“小候鸟”们体验了这趟科技人文生态探索之旅。

8月13日上午,“小候鸟”研学开营的兴奋还未散去,孩子们已穿梭在东鹏饮料华南生产基地的现代化车间。流水线上,机械臂有序挥舞,如同城市跳动的节拍;实验室里,试剂落入烧杯,孩子手下变幻出奇妙色彩——“总酸测试”成功了!惊叹此起彼伏,玻璃器皿映照着孩子们兴奋的脸庞。父母口中忙碌的“工作”,第一次如此鲜活呈现眼前,民族品牌的匠心,也第一次直观地烙印心中。

深圳理工大学校园,绿意葱茏。孩子们漫步智慧校园,好奇张望创新工场,零距离观察宿舍食堂,沉浸式感受高校生活。一张张承载着梦想的小纸条,被郑重放入“时间胶囊”,那一刻,大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词汇,而是心中悄然点亮的灯塔。午后,投入深圳科学技术馆那艘巨大“星际飞船”的怀抱,与AI 对话,和机器人共舞,仰望模拟的浩瀚星空,发出“原来世界这么大”的感叹,科技的魅力从此深植童心。

第三天清晨,探秘城市中心的“候鸟天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孩子们举着用东鹏饮料瓶自制的“生态观察筒”,搜寻滩涂上的候鸟踪迹。小小的塑料瓶,此刻成了连接自然与创造力的桥梁。当电梯直抵平安金融中心的云端之巅,116层观光层上,深圳壮阔的城市画卷在脚下铺展,小小的手指兴奋地指点着熟悉或陌生的地标。巨大的阻尼器模型前,孩子们屏息凝神,聆听讲解员介绍这座摩天大楼如何防风抗震屹立不倒,黑科技的震撼无声传递。而在深圳报业树莓VR未来影院,戴上头显,跟随九大IP剧目开启四维沉浸体验,一秒穿越古今,研学的科技范拉满。

旅程终点停泊在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的时光码头。从古朴的木帆船模型到巍峨的现代巨轮,静静诉说着这片热土拥抱海洋、劈波斩浪的勇气。“蛇口开山炮”的回响,让孩子们触摸到深圳“敢为天下先”的滚烫基因,理解这座城市为何与众不同。

当最后一天结营仪式会场的灯光亮起,童声合唱《谢谢你》清澈悠扬,齐声朗诵《深圳关爱行动宣言》铿锵有力,久久回荡的声音,是孩子们对父母辛劳的深情告白,也是对这座接纳他们短暂栖息的城市的由衷礼赞。

舞台中央,学员代表们眼神明亮、沉稳自信,他们用日记、绘画、诗歌等形式,生动分享着此行收获。“试管凝结理想,公式指向远方,智慧火花破夜明,未来在显微镜下生长······”来自江西的陈艺南,用一首原创诗歌《深圳交响曲》,抒发她的研学感想。在广西学员车福北笔下,深圳五彩斑斓,它有生机盎然的生态绿,辽阔深邃的科技蓝,还有知行合一的高校紫······深圳,也如河南学员赵子骞所言,“就像一本立体书,值得不断探索”。

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令台下许多风尘仆仆赶来的家长眼含泪光,看到的不只是孩子几天的欢乐,更是他们眼中被点亮的星辰大海。家长代表也激动表达了心声,寓教于乐的四天行程,不仅丰富了假期生活,也让孩子在学会探索的同时,懂得团队协作与感恩分享,更重要的是,启迪家长思考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四天很短,转瞬即逝;四天又很长,足以在幼小的心灵里刻下深刻印记。2025年的“小候鸟”研学活动,用精心设计的“三重解码”——在产业车间里解码奋斗的意义,在自然生态与科技场景解码城市的智慧,在历史回响与未来展望解码精神的内核,为孩子们搭建起理解父母、认知城市、拥抱未来的桥梁。

这绝非一次简单的研学,它是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践行。当孩子们在东鹏实验室里见证化学反应的神奇,在红树林湿地感知生命的韧性,在平安云端理解城市的雄心,在招商局博物馆触摸改革的脉搏,在聚光灯下展现自信的光芒,他们收获的,是视野的开阔、认知的重构、能力的萌芽与情感的丰盈。

多年累计服务数万人次,“小候鸟”活动已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助力、社会协同、媒体传播的强大合力,成为深圳城市文明高度的闪亮名片。它向人们证明:一座伟大城市的荣光,不仅在于经济数据的增长,更在于它如何以最大的诚意与智慧,去照亮需要被看见的角落,去托起稚嫩纤细的翅膀,去永葆爱的温度。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编辑:杨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