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2018中国公益映像节聚焦精准扶贫 展现公益新理念

2018-10-24  来源:深圳新闻网  【字号:  


 9月20日,由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中国公益映像节颁奖仪式在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现场,即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主舞台举行。
深圳关爱行动组委会副秘书长,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周斌;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商报总编辑丁时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香港之声副总监李源;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特别节目《社区英雄》总导演、制片人吴卉;著名华裔导演,艾美奖、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获得者杨紫烨;广东省电影家促进会会长、珠江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杜云萍;著名纪录片制作人、国民纪录影视公司董事长兼制片人邓康延;阿姆斯特丹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获奖导演,“荷赛”获奖者余海波;金狮奖电影《三峡好人》威尼斯电影节海报设计师、平遥国际电影展形象设计师杜峰松;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潘晓慧等来自影视、公益、学术、媒体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获奖代表共100余人出席本次中国公益映像节颁奖仪式。


 聚焦精准扶贫看见爱看见未来

在颁奖仪式上,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周斌作为中国公益映像节主办方代表发表致辞。他介绍说,中国公益映像节迄今走过6年时光,3098部公益视频在时光里淬炼了感动、沉淀了力量,弘扬了友善。今年,中国公益映像节聚焦精准扶贫,从全国征集的478部参赛作品中教育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作品超过四分之一。这些作品把镜头对准扶贫工作中的闪光点,贴近生活,记录感动,用多样化的影视表现手法展现了这个伟大新时代发生的宏大或隽永的一段段动人的中国好故事。



 作为目前国内影响广泛的公益映像盛事,2018年中国公益映像节于2018年6月正式启动,通过“公众票选 +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仅仅8天的网络投票期内,2018中国公益映像节官网浏览量近百万人次。最终,由杨紫烨、王振耀、尤小刚、师曾志、袁岳、任兵、闫非、刘昊天等知名导演、制片人、影评人、媒体人组成的豪华评审团,通过初审、复审、终审三轮严格看片评审,评选出金蝴蝶奖、8项最佳单项奖、1项最佳展映奖、最佳作品奖6部、企业社会责任奖1部、优秀作品奖28部,以及入围作品奖47部。其中中国扶贫基金会《与爱童行相伴成长》荣获2018中国公益映像节“金蝴蝶奖”。





 获得优秀作品奖的《春雷使命》导演鲜光剑,自2015年来每年都会拍摄1-2部公益影片。在他看来,公益影片能将各种各样感人的故事更加立体地呈现给观众,让公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就像我们之前拍的留守儿童题材影片,就吸引了许多爱心人士到贵州来支持帮助这些孩子,这就是我们影片的意义。”鲜光剑表示,未来还将探索更多题材的公益影片,同时呼吁广大观众共同参与到公益中来。



特设沙龙影展展现公益风采

为生动展现近年来扶贫攻坚的成果,“用影像传播公益、让公益融入生活”,在第六届中国慈展会期间,特搭建200多平方的中国公益映像馆,集中展映70多部获奖优秀公益影片。

同时,公益映像馆还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主题沙龙及专题影像展,带领观众深化对公益影像、对我国扶贫成果的认知,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公益影像发展,实现相互交流、共同成长、促进传播。其中,“一切为了孩子”构建深圳儿童医疗救助生态圈公益沙龙将通过视频展播与案例分享,探讨与50家爱心伙伴打造的联合医疗救助新模式,展现健康扶贫的新成果;由真实故事改编电影《红日亭》将在公益映像馆内展映,影片根据温州发生的真人真事拍摄,讲述了一名喜憨儿——阿国从一名偷窃红日亭善款的迷途青年,经过义工高春梅将的教育和感化,又经历一波三折之后,最终消除众人误解,积极向善的故事;“一米高度看世界”影展将试图拨开互联网时代的喧嚣,甄选值得孩子观看的影像,与孩子们一起从多元的角度发现世界;此外,“不老爱情”影展将展示一群年轻人5年间用镜头为全国150对老年夫妇记录下的幸福瞬间。

   发布影像新趋势同为公益助力
“用影像记录历史,行动影响世界”。2018年,历经六年的磨砺与沉淀,中国公益映像节不断推陈出新,影像科技与公益议题的融合与碰撞,展现着新时代中国公益新理念。

著名华裔导演,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获得者杨紫烨,已经连续多年担任中国公益映像节评委。“我见证了中国公益影片的进步,年轻导演们用他们的新思维,新手法,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秀的公益作品。”杨紫烨表示,期待未来看到中国公益映像节的主题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关注越来越多的公益领域。

为更好总结中国公益影像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自2018年7月起,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潘晓慧牵头,联合国家广告研究院、美国南加州大学等院校教授组建了中国公益映像课题组,就五届中国公益映像节展开了总结分析。潘教授表示,2017年公益从聚光灯模式转向公众日常生活,社交媒体成为公益发起的主阵地,公益的行为促进动力也正在由“救惨”向“示爱”转变,实现了公益行为的社会化。在新的社会公益认知趋势下,公益影像须完成“从感动到行动”的影响力进阶,更关注“对行动的推动”;在传播策略上,“向前一步”创新影像议题创作和叙事模式;“向后一步”思考和组织影像内容矩阵传播的效果,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新兴的社交平台,实现“内容感人,即刻行动”。同时,平衡公益映像的艺术性和行动力,针对当前公众的视听阅读趋势做出新的变化。


编辑:周晓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