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到最艰苦的地方 做最有意义的事

2018-09-11  来源:深圳商报  【字号:  

第24批“募师支教”志愿者昨从深圳启程 

分赴延安、遵义、百色、上饶等革命老区支教


昨天上午,深圳宝安机场U站,第24批募师支教志愿者从深圳启程,奔向远山。

深圳商报记者 李红 刘育銮 摄

深圳商报记者 李红 刘育銮 通讯员 孙影

“到最艰苦的地方,做最有意义的事!”

昨天上午,荣膺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被列入“广东省社会组织扶贫创新五大模式”的深圳“募师支教”行动,第24次吹响了出征号角。

面向全国招募的新一批大学生志愿者身披绶带、手持鲜花,带着特区人民的爱心和嘱托,从深圳启程分赴陕西、江西、广西等地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踏上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征程。

与此同时,第24批深圳“募师支教”行动贵州支教队也在当地举行出发仪式,奔赴位于贵州遵义的支教地。

12年来,通过“募师支教”这一爱心平台,24批共1300多名支教志愿者,先后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用奉献书写最美的青春。

这是一次革命老区之旅

“这一批‘募师支教’行动堪称一次革命老区之旅、红色之旅。”据主办方介绍,这一批的支教地大多是革命老区,志愿者们分赴陕西延安宝塔区河庄坪中心小学、江西上饶横峰县新篁学校、广西百色土黄小学、贵州遵义正安县流渡镇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以及初中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工作。

“募师支教”行动发起人许凌峰告诉记者,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募师支教”行动这一全国首创民间出资支教助学的创新模式,将深圳人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爱心情怀传播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经过12年的探索实践,由深圳市关爱办、市慈善会、深圳商报社、许凌峰“募师支教爱心联盟”共同主办的深圳“募师支教”行动,已成为全国知名公益慈善品牌。目前,“募师支教”行动招募了24批共1300多名支教志愿者,足迹遍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所山区学校,惠及山区学生20多万人。志愿者团队成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

到最艰苦的地方做最有意义的事

“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昨天上午,在深圳宝安机场U站,第24批“募师支教”志愿者出发仪式现场,90后阳光男孩、志愿者蒋涛谈及自己的支教选择,语气坚定,信心满满。这位籍贯浙江在深圳长大的“深二代”,是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

虽然蒋涛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但在支教方面却颇有阅历。“大一时我就前往湖南化州支教,大三在邵阳支教过两个星期。”

“得知这一批‘募师支教’选派到延安的志愿者名额仅有两人,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蒋涛坦言,去最艰苦的地方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将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笔最难忘最宝贵的财富。

“马上就要出发了,心情有些激动,期待与山里学童相见的那一刻!”90后志愿者、四川姑娘王丽萍说这番话时脸露腼腆微笑。

王丽萍毕业于成都农业科技学院,两年前来到深圳工作。

“我也曾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和山里孩子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王丽萍笑着说,希望能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掌握的知识带给山区的孩子们,鼓励他们不要自卑,要树立人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

让山里孩子感受生活中更多的美

彭惠洁,一个22岁的阳光小女生,来自广东陆河,今年毕业于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葡萄牙语专业,“我刚从葡萄牙交流学习一年回来。”

“我是从深圳义工网了解到募师支教的信息。”彭惠洁介绍说,她之前就很关注“募师支教”信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加入到这个充满正能量的队伍之中。

“在我心中,延安是一个遥远而神圣的地方,我已经做好所有的准备了!”彭惠洁说,我希望能把我的留学经历、所学所想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山区的孩子们。让他们接触更多的外语环境,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为他们的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彭惠洁从小就很独立坚强,家人对她的支教之行也非常支持。“临出发前,叔叔婶婶、爷爷奶奶都亲自下厨,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为我送行,给我加油打气呢。”彭惠洁说着说着就乐开了花。

“即将开始的支教之行,将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经历。”2005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的湘妹子贺婕,对山区支教有着这样的解读。

2010年,贺婕来到深圳工作。她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心里藏有一个未圆的教师梦。“感恩‘募师支教’给予的这次机会,使我能够暂时放下工作,听从心灵的呼唤,到千里之外的乡村学校,为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贺婕告诉记者,此次她要孤身一人远赴江西上饶支教,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给那里孩子们更多的艺术启迪,让他们唱唱歌听听音乐,“最大的愿望就是点亮山里孩子心中的艺术梦,感受生活中更多的美。”



编辑:施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