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第十三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家庭”评选开始

2016-02-25  来源:深圳晚报  【字号:  

    新春伊始,市关爱办联合深圳晚报启动了第十三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家庭”推选活动。经过初步评选,25个爱心家庭从被推荐家庭、自荐家庭中脱颖而出,深圳晚报将陆续报道25个爱心家庭的故事,他们的爱心不局限于家庭之小,小手拉大手向整个社会辐射出巨大的正能量。

    韩世国家庭 情系喀什 一家三口两度援疆

    当飞机降落在新疆的时候,韩世国夫妇未曾想到,今后他们一家将会和喀什结下深厚的情缘。2012年2月,韩世国、张铭夫妇被选为深圳市第四批援疆教师(中组部第七批)赴新疆喀什支教。为了工作方便,他们带上了自己当时还不满5岁的女儿韩铭芮,从南海之滨到祖国西北,他们一家克服了深喀两地气候、水土、饮食的差异,同时融入对口援疆单位,为民服务,忠诚奉献。

    2012年8月,喀什十八小学开办了深圳实验班,韩世国把深圳最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实验班,被学校同行们称之为“教育特区”。喀什市第十八小学是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师生大多是维吾尔族,学汉语一直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世国、张铭夫妇发现女儿的绘本图书对喀什孩子学习汉语很有帮助,便萌生把绘本图书带进课堂的念头。为了让维吾尔族老师尽快了解绘本读物,他们在绘本教学专题讲座中,让女儿在现场读了绘本书,让维吾尔族老师看到绘本图书的 “魔力”。女儿无意中为汉语教学开启了一扇门,深圳援友们戏称她是“最小的援疆干部”。

    2012、2013年,夫妻均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先进教师”、被喀什地委评为“援疆工作先进个人”,获得深圳市“优秀支教教师”等多种荣誉,“一家三口,两度援疆”,谱写了两地人民友好的乐章。

韩世国家庭

    李武昌家庭 老有所为 为京剧票友搭建快乐舞台

    音乐声起,伴随着“咿咿呀呀”的声音,一路飘向室外,路过的居民就知道那准是李武昌、吴小芳夫妇创办的春华京剧社又开始排练了。自春华京剧社开办起来,这里就成为了附近京剧票友的一片乐土。

    李武昌从小热爱音乐,年轻时学过作曲,拉过小提琴,退休后开始学京剧,夫人吴小芬更是会扬琴和月琴,京剧社的创建为老年朋友老有所乐发挥特长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空间。李武昌更自己谱曲作词,创作京歌《鹏程颂》,夺得“福彩杯”深圳首届老年人才艺大赛铜奖。“天下票友是一家”,李武昌、吴小芬夫妇无偿为京剧爱好者服务,为弘扬国粹,传承民族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们经常参加社区一些公益性文艺演出。2014年3月17日夫妻俩看到了深圳晚报刊登的《卖艺救儿郎 爸妈泪千行》一文,一对70多岁的京剧老艺人夫妇,为了救治患病的独子,花光了所有积蓄,债务缠身。这一报道让李武昌备受感触,当即和妻子组织了一场为京剧老艺人献爱心活动,夫妇俩积极带头捐款1000元,整个活动所得爱心捐款悉数捐给那对老夫妻。

    值得一提的是李武昌儿子一家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婆媳经常一起在小区散步,别人都误认为是母女俩。

    李武昌家庭

    丁达家庭 用奉献点亮人生 这一家个个是义工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这是向明明的生活准则。作为一名资深老义工,向明明把这句话融进她服务的过程中,更深深地感染了自己的儿子丁达,儿媳刘琳。一家三口在周末的时候不是去志愿服务,就是在去义工队的路上。

    2001年,向明明女士成为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在她的影响下,2003年丁达步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2004年向明明成为红十字五星级志愿者,丁达在 2005年也获得了红十字五星级志愿者。从“5.12”汶川地震,到红十字会及其他社会公益组织的宣传,再到交通劝导活动的参加,还有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专员的队伍,他们活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每年的重大节庆、主题活动,他们都从策划到行动全程参与,活动中他们一家的笑容感染着每一个参与者,秉持奉献的理念,多年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让这一家人成了坂田的“名人”。

    这么多年,一家人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虽然没有光鲜闪亮的伟大事迹,他们的不平凡却在不断地为社会奉献,不懈的坚持中表现出来,更证明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丁达家庭

    梅卫东家庭 罹患重症 六旬老人为病友多年奔波

    身为深圳市肾病病友互助会的会长,梅卫东眉宇间总有藏不住的忧虑。2007年罹患尿毒症、2009年接受肾移植,今年60岁的梅卫东已饱受尿毒症困扰9年有余。身为患者,梅卫东还心系尿毒症病友。2012年,梅卫东全票担仼深圳市肾病病友互助会法人会长后,每年联系病友,跑项目,跑医院,找资金,一年平均出勤200多天,带领团队找爱心私立医院为300多病友透析,每年帮助病友减免透析费近300万元。

    作为地道农民,梅卫东生病后无工作,无退休金,靠老本养家。为帮助病友每年还得贴上一两万元,遇到家庭特困的病友,梅卫东还经常自掏腰包帮忙扶持。梅卫东深深理解病友们的痛苦,那些看着跟普通人无异的肾病患者,每个人的手臂上都有虬结的伤疤,触目惊心,那是长期透析留下的印记。

    夫人宁小玲深知尿毒症病人的痛苦,常帮住院病人做可口饭菜并送到医院,长期无偿支持病友协会关爱行动。

 梅卫东家庭

    黄礼成家庭 30年朝夕相处 近邻赛过远亲

    32年前,一对外来工夫妇来到葵涌办事处谋生,住到了一名孤寡老人的家里,住出了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和谐的日子让街坊四邻都称赞。

    1982年,黄文卿跟着丈夫黄礼成从广东普宁到葵涌务工,由于工资较低,两人当时用茅草在地里搭起棚子,租田种菜维持生计。1983年,他们的女儿降生了,次年,儿子也呱呱落地。看到这对夫妻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当时的何运娣便主动提出帮忙看护孩子。一来二往,原本陌生的心越走越近。到后来,何阿婆干脆认黄礼成为养子,并邀请他们一家与她合住。虽然老屋是上个世纪40年代兴建的,面积才40平方米,但他们在这一住就是30多年。对于这“一家人”,相识的街坊四邻没有不称赞的。

    何运娣居住的祖屋是亲戚家的,如今将要被收回,而黄礼成夫妻和何阿婆情深义重的故事早被葵新社区的居民们看在眼里,社区居民一致同意将统建楼中一套100余平方米的房子分给黄礼成一家居住,让老人颐养天年。

    黄礼成家庭

    肖莉家庭 大爱无疆 夫妻献血超百次

    献血116次累计46800毫升,RhD阴性献血104次累计41600毫升,这是肖莉、诸克兵夫妇截至2015年10月25日统计的献血量。惊人的献血量背后是夫妇俩几年如一日的无偿献血,夫妻二人用最朴实的行动奉献自己的一份爱,感动了无数人。

    肖莉、诸克兵夫妻二人于2008年10月先后来到深圳,在找工作的同时就走进了献血车。从此,他们从没间断过献血,丈夫诸克兵还是RhD阴性献血者(媒体常称之为熊猫血型)中首个达到一百次的献血者,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百次RhD阴性献血者。肖莉除了献血,休息日都会去献血点做义工,她和无偿献血志愿者们一起举起“捐血救人”招募牌,来到大街小巷,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用自己的献血经历感染他们,用满满的正能量感召更多的爱心市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在肖莉的影响带动下,她的很多同事和同学不但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还成为捐血志工。

    捐一份血,献一点爱,这个社会就会多一丝温暖,夫妻俩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了爱心无价,大爱无疆。

肖莉家庭

    岳改成家庭 热心公益的爱心家庭

    岳改成夫妻结婚38年,和睦恩爱,被单位评为模范夫妻和学雷锋标兵。

    妻子刘静华是百仕达三期老年文娱体育活动的领头人。自入住百仕达三期小区以来,她组织社区中老年人成立了舞蹈队、时装队、太极拳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受广大居民群众喜欢,同时她还是社区的优秀调解员。几年来,她调解邻里、家庭纠纷不计其数,为小区邻里之间和谐、家庭和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岳改成家庭热心公益,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时,刘静华不仅带头捐款给灾区小朋友买运动鞋,还积极号召其他居民伸出友谊之手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在她的感染下,她的女儿每年都给灾区小朋友寄玩具、衣物。她每年还组织小区热心人士探望福利院、残疾儿童或做社会义工。岳改成家庭夫妻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爱心家庭”四个字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岳改成家庭

    孙敬磊家庭 南山医院的模范夫妻

    在南山区人民医院,几乎没人不知道孙敬磊和孟琰夫妇。孙敬磊是医院急诊科的护理组长,他的妻子孟琰是该院ICU护士。他们是工作中的好帮手,更是志同道合的“好战友”。孙敬磊荣获“深圳市首届急救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个人全能奖”、2013年度“深圳市十佳护士”等多项荣誉,还曾代表深圳市参加“中国太平杯”第二届广东省急救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脊柱搬运操作第一名的佳绩。孟琰也多次荣获“深圳市优秀护士”称号。

    在工作之余,孙敬磊还积极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活动,下社区、进学校,为老师、学生开展急救培训。工作繁忙的他常常无暇顾及家庭。而家里琐事多由贤内助孟琰来完成。在孙敬磊和孟琰居住的小区里,左邻右舍几乎都认识这对“和谐模范夫妻”。孙敬磊说,医护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其特殊性也常常会打乱生活节奏,即使在同一个医院工作,两人都经常难得见上一面,但是,“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他很感激能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

    

孙敬磊家庭

    陈志友家庭 12年义务照顾空巢患病老人

    一个人做好事容易,带动一家人都做好事不容易,12年坚持做同一件好事就更不容易。家住蛇口新街的陈志友、张慧家庭,12年义务照顾空巢患病老人,把帮助别人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在他们的影响下,儿子陈慧东从小做义工,一家人用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

    在南山义工和困难老人圈中,也许有人不知道陈志友,但大家都认识“秋实”,这是陈志友的义工名。他是蛇口医院副主任检验技师,也是南山区义工联助老组组长,加入义工联12年来,他把所有服务对象当作自己的亲人一般去照顾。

    儿子陈慧东在博伦职业技术学校读书,从记事起便跟着陈志友做义工。陈志友说,在儿子小时候,他经常带着陈慧东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耳濡目染下,陈慧东早已习惯了把同龄小伙伴用来玩耍的时间放在志愿服务上。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陈慧东仍常常抽空参加志愿服务,一年累计超过120个小时。

    

陈志友家庭

    徐爱华家庭 一家都是“南山区优秀义工”

    2011年深圳开大运会,徐爱华参与了志愿者工作。她现在有精力、有时间就会去参加街道举行的各类义工活动,去年还荣获了深圳市义工联“五星级义工”的称号。数年来,她参加了雅安地震募捐、“我和国旗合个影”、“文明劝导活动”等众多公益活动。“我是真心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那种快乐,也感觉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人活着,有时间,就要多多投入到公益活动和事业当中去。”她说。

    最让徐爱华欣慰的是,投入大量时间参加公益活动,她的丈夫对此非常支持,并跟她一起积极参加各种义工活动,用爱和信念陪伴在妻子左右。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下,他们的两个孩子也积极参与义工活动,全家去年都获得了“南山区优秀义工”的称号。

    

徐爱华家庭

    李娜家庭 学校里的优秀义工家庭

    李娜的女儿严小鸾就读于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李娜担任了5年的学校家委工作,先后被学校聘为外联主任和义工队负责人。

    学校领导重视家校互动,每年学校的“四节”都需要招募家长义工参与,李娜的工作是提前做好义工招募工作,虽然工作繁琐,但是她一直勤勤恳恳,乐在其中。“多少次在学校里看到她的身影,她的笑脸,家长和学生都以为她是老师,亲切地称呼她李老师。”学校工作人员介绍说。

    严小鸾是个品学兼优的五年级学生,先后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十佳红领巾”“小作家”等。她和妈妈一起多次参加学校的图书馆义工服务,目前也在积极申请加入到AYPC亲子义工团(属于深圳义工联),希望在课余时间为更多的人服务、献爱心。

    “这是一个充满爱与善心的家庭,是我们学校最具有代表性的爱心家庭之一。”工作人员说。

    李娜家庭

    潘刚忠家庭 数十年坚持助学

    潘刚忠已经参加工作30多年,一直为教育工作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他曾任深圳市宝安区宝城小学校长,学校更新教室的电脑平台,淘汰了30台老旧彩电。为了不让堆积如山的淘汰彩电成为校内安全隐患,潘刚忠自掏腰包修理,并请货车将这些物资送往农村一些需要的学校,有的地方正赶上创建教育强镇,不少学校由此受益。

    2004年,宝安区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组织大家去贵州扶贫,潘刚忠任校长的宝安中学附属小学也参与了这次活动。虽然因工作原因潘刚忠没去,但他从同事们拍回的照片以及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那里落后的现状,于是他通过参与活动的同事认捐了一个孩子小学六年的学费。扶贫济困成了他的习惯,他陆续与龙川、兴宁、始兴、贵州的学校结对帮扶,除了“公对公”的帮扶之外,他还会选择一些孩子给予资助,帮助他们圆求学梦。

潘刚忠家庭

编辑: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