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老年人发挥余热 服务社会暖人心

2015-10-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杨陈 摄)一座文明的城市也会是尊老敬老的城市。在深圳这座文明城市,随处涌动着孝亲敬老因子,敬老养老是深圳的一项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未雨绸缪应对“老”问题。深圳把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努力使每位老人在深圳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奉献。老年人在深享受着政府和社会关怀的同时,也发挥余热,主动为社会、家庭作出贡献。

当你走在社区里,你可以看到社区银发老人载歌载舞,为居民免费送文艺演出;当你走在莲花山公园,你可以看到身穿“绿马甲”的银发老人,他们在捡拾垃圾、劝导游客文明游园……深圳老年人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已成为新风尚。

10月是深圳的“敬老月”,我市表彰了“老有所为”十佳、“孝亲敬老”十佳、“深圳十大最美长者”和19个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先进单位。记者近日采访了我市荣获“老有所为”称号的老年人,听听他们的老年故事。

退而不休 快乐奉献十三载

“退休15年,我将13年奉献给老龄事业。我认为老年人健康、快乐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我依靠老年协会这个平台,帮助广大老年朋友过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香蜜湖街道老年协会会长刘学鹏说,退休前,他是南方电网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电子学院的教授。退休后,他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退休了,我们离开单位,成了个体的人,很多老年人都有失落感,不适应这种转变。”刘学鹏告诉记者,他发现老年协会能让老年人有归属感,因此,他将13年退休光阴投入于此。2007年,刘学鹏创办了香蜜湖街道首个老年协会——农园社区老年协会,组建了合唱、太极、柔力球、舞蹈等文体活动队,协会以健康、丰富的文体活动联络社区老年人,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刘学鹏通过以身作则,带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目前,香蜜湖街道有9个社区老年协会,130多支老年人队伍,2000多名老年人参与其中。

记者了解到,老年协会还为老年人解决急难问难。据刘学鹏介绍,社区内曾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妻子不幸在公交车上摔断了腿,两次住院动手术。由于责任归属尚未确定,这对空巢老人痛苦不堪。刘学鹏多次陪同老人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对老夫妻获得6万多元的赔偿。如今,刘学鹏还经常探望这对空巢老人。

    今年75岁的刘学鹏仍然坚守在为老年人服务的岗位上,他的无偿付出也赢得“深圳十大最美长者”、“老有所为”十佳、街道“社会组织先进个人”等荣誉。“有荣誉就有责任心,既然老年人相信我,我会坚持做好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健康、愉快地在深养老。”刘学鹏说。

香蜜湖街道老年人表演中国功夫扇

   发挥特长 为小微企业献策

和刘学鹏一样,我市大部分老年人为社区无私奉献。也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到外地发挥余热。

退休前,他当过知青、工人、大学老师、访问学者、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是双高职称的知识分子。退休后,他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两次支援新疆喀什建设,成为“老有所为”的楷模和先锋。他叫顾大公,荣获今年“老有所为”十佳。

“我退休后还能继续发挥自己的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这是我幸福晚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的快乐所在!”顾大公说,2011年,他本来决定和老伴到上海照顾即将生育的儿媳妇,得知市老龄办组织的“银龄行动”征集志愿者援助新疆喀什,他立即报名,并任项目组组长。顾大公调研时发现喀什飞龙水泥公司花60万元购置的机器一直无法正常运行,只能闲置,公司员工很焦虑。顾大公主动提出技改方案,连周末也加班加点,和公司员工一起调试机器。技改的关键时刻,正值深圳援疆“银龄行动”第一批工作队返程的时间,顾大公主动留下来继续完成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水泥磨生产技术改造一举成功,产量提高了20%,工厂年增效益1000万元以上。

飞龙水泥公司技改成功后,喀什工信委邀请顾大公对喀什红旗水泥厂的点火投产项目进行指导。为此,顾大公第二次来到新疆喀什,马上到红旗水泥厂了解情况。经过反复调试,顾大公攻克技术难关,帮助红旗水泥厂实现点火投产,使中小微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顾大公除了为企业解开症结外,还为贫困山区发展献策。今年夏天,顾大公自费到粤北贫困山区的平峒村进行考察,并撰写了专题报告,提出平峒村要充分利用当地竹林资源,发展和竹林资源相关的保健品生产等建议。顾大公还将专题报告提交深圳民建市委,供相关部门领导参考,也给民建的企业家进行项目投资时提供思路。

全市银发“绿马甲”3万名

刘学鹏、顾大公的服务故事是我市老年志愿者服务社会的缩影。在社区、公园,人们常常会看老年志愿者的身影。这支3万多人的队伍穿着“绿马甲”,在社区巡逻、关心下一代、开展文体活动、结对帮扶高龄老人,发挥余热温暖他人。

“我们服务队每天都有10名老年人,义务到莲花山公园巡逻,劝导游客不乱扔垃圾、保护公园环境等。”福田区莲花北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郭萍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一位50多岁的大姐在莲花山公园晨练时晕倒在地,4名服务队队员主动将大姐送到北大医院治疗。福田区莲花北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共有125名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8月份,年近九旬的阿婆在莲花北社区散步时,不慎走丢,其子女向社区“绿马甲”求助,数十名“绿马甲”开启寻人之路,2小时后在梅林找到了阿婆,阿婆家人对“绿马甲”感激不已。

据统计,全市“绿马甲”服务队近600支,3万多名“绿马甲”以一系列爱心活动践行深圳长者风范。我市也在探索“时间银行”模式,比如低龄老人将义工时间储存,到高龄时优先享受服务等,让社区老年志愿者的活动常态化、持久化。

编辑: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