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她被楚雄人民称为“阿俵妹”

2015-10-1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日前在深圳举行的学习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专题座谈会上,刚刚从贵州拍摄回来的李亚威导演讲述了她在当地拍摄水族的经历,为了第一手获取当地人民衣食住行的资料,她不顾路途艰险爬下山路,进入了水族人民的生活环境里。当地人告诉她,她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导演。

李亚威在电影《荞麦花开》现场为演员说戏
 

对于15年一直活跃在“老少边穷”地区,与少数民族人民打成一片的李亚威而言,这只是自己寻常的拍摄而已。曾经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她,多年来不改初心,专注于少数民族文化记录和拍摄,尤其在云南楚雄,以彝族传统文化为题材拍摄了多部影视作品、帮助推广传播彝族文化,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阿俵妹”。

为挽救民族文化尽心尽力

最近,从中国视协传来好消息,李亚威的作品《担杆岛上的猴子王》获得了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十佳作品奖”,她也获得了第21届中国纪录片年度人物单项奖。不过,李亚威还没功夫慢慢咀嚼获奖的喜悦,一边是自己拍摄的电影前不久刚上映,一边是自己导演的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鸟》在深圳献演,一边还按计划持续进行各地少数民族生活状态的拍摄,千头万绪,忙得不可开交。

暑假上映的《鹰笛·雪莲》是由深圳作家苏曼华编剧、李亚威导演的一部儿童电影。影片中洋溢着浓浓的新疆风情、讲述深圳男孩林阿泉千里迢迢来到帕米尔高原探望塔吉克族爷爷,期间与几位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少年之间发生一系列情感变化的感人故事。影片将时下大热的儿童冒险题材与民族情谊结合在一起,一派民族团结的温情。

而前不久在保利剧院献演的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鸟》也是李亚威所导演的一台演出。这部作品来自楚雄当地的传统歌舞,经过李亚威的精心编排,并邀请了获得《中国好舞蹈》2014年全国总冠军的青年舞蹈艺术家古丽米娜·麦麦提与获得央视首届“寻找刘三姐”大赛总冠军的傈僳族优秀青年歌手玛嘉加朵加盟,使得演出大获成功。同时,这场演出的门票收入还全部捐给了失学和贫困儿童,台上台下汇成一片爱的海洋。

在李亚威看来,她所忙碌的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让少数民族濒临灭绝的文化为更多人所了解、所热爱,从而挽救这些文化。“人的生命有限,我希望用镜头和文字抢救、挖掘、保护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那场座谈会上,李亚威说:“在国内的文艺圈,‘娱乐至上’的风气已经流行多年,但是民族的文化少有人关心。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消失,但是他们很难登上影视的题材。大多数人都在想怎么赚钱,缺少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就像一股春风,相信对每个文艺工作者都会有所启迪,而这一《意见》也更加坚定了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信心,希望能够尽自己的能力,为挽救少数民族文化尽心。”

十余年扎根楚雄不改初心

2000年5月,李亚威前往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创作以已故扶贫干部臧金贵为题材的剧本。当时,彝族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她立下了用文字和镜头留存民族文化的诺言:“我要用我的眼睛架一座桥,一头是大海边的特区,一头是大山里的彝州,人们顺着我的视线看过去,就能看到这个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遗产和不断进步的文化活力。”

为此,她坚持了十几年,走遍楚雄的山山水水,创作了《火之舞》、《中国有个暑立里》等 20 多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风情、人文风貌和时代风尚的影视文学作品,即使身患重病也未曾停下脚步。为了让民族文化后继有人,她资助培养傈僳族女孩玛嘉加朵从事民族演唱事业,还为彝州培养出一批年轻有为的影视编导、演员和活动策划人。

有一次,她在海拔4000多米的昙华山上拍摄当地的插花节时,得了重感冒,但她硬顶着高烧坚持拍片,后来昏倒了被工作人员抬下山去。烧得昏沉沉的她还不忘嘱咐工作人员:“如果我不行了,一定要把我深圳的房子卖了把这片子拍完,我是一个人,人家可是一个民族啊!”听了这话,身旁的工作人员都哭了。

10多年来,她扎根云南楚雄,先后创作出20多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的影视文艺精品。其中,《中国有个暑立里》先后获得了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亚洲制作奖、意大利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获荣誉奖等国内外十多项大奖,将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融合。

为特区与彝州搭建桥梁

在拍摄、记录彝族文化的过程中,李亚威更将楚雄当成了第二故乡,竭尽全力为当地群众做好事,多次拿出积蓄参与扶贫、助学、帮困等公益活动,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作“阿俵妹”——在当地,这是一个非常亲切的称呼。

在大姚县暑立里村拍片期间,李亚威积极为村里争取经费,解决了吃水、修路等难题。 2006年在武定县老木坝村拍完电影《油菜花开》,她拿出2万多元积蓄为村里建起了文化室。拍《荞麦花开》时,她在白路乡牵头发起了一场卫生评比比赛,改变了当地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每次在一个地方进行拍摄后,当地村庄的面貌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些改变。

2000年,李亚威应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宣传部邀请为当地拍摄一部宣传片,当地政府投资80万元,要求拍21集。李亚威没有把这次拍摄看成一般的宣传片,而是耗尽了心力,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的高度对这个民族进行着记录。近两年的摄制时间里,她跑遍了楚雄的九县一市,行程近两万公里,最后拍摄成了615分钟、41集的大型风情丛片《火之舞》。

摄制如此大型的纪录片,原有的80万元投资远远不够,李亚威不仅自己未取一分钱报酬,还为该片拉来了30万元赞助,更把自己近8万元存款投入到该片的制作中,最艰苦的时候,当时存折里取得只剩10元钱。而她也不以为意。

李亚威的事迹曾经上过新闻联播,并且新闻联播还对李亚威的事迹作出了评论:“李亚威本可以在大城市里过一种优越而优雅的生活,但她把彝乡当故乡,走遍楚雄50个乡镇、140多个村寨,为彝族文化的发掘和推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我们看到了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价值坚守。抢救、挖掘、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更多像李亚威这样的文化义工,不务浮华,勇于承担。”

人物简介

李亚威,13岁参加铁岭地区文工团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当过《电影晚报》记者、长影信息室主任、艺术处处长等职。编剧、导演过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栏目节目MTV等,出书多部。1994年从长春电影制片厂艺术处处长职位调入深圳文联任组联处处长、深圳《周末文艺》常务副主编、深圳市文艺创作室主任等职。她独立创作、制作电视电影、高清数字电影、纪录片等多部作品。现为国家一级编剧,专业导演、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市政协委员。

她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新闻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殊荣。个人曾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2013中华文化人物奖、中国文联系统先进个人、民进中央先进个人、中央文明办2013年7月“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云南省道德模范、广东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各界点评

著名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奚美娟是李亚威的好友,她表示,在楚雄,李亚威非常投入地拍了大量纪录片,同时也做了许多公益类的事情,非常让人钦佩。文学艺术本身就需要这种正面的力量,而在李亚威身上,就能感觉到那种很清新、很明亮的正能量。“从深圳到楚雄,李亚威一直在传递着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是从她心底里散发出来的。”她说。

编辑: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