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列表

关注内心幸福指数 莫停留在健康表层

2012-09-12  来源:  【字号: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彭凯平

    “到底什么才是幸福?”昨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在“职场超越”高峰论坛上为市民分享了对幸福的理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也对深圳打造幸福城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幸福不是养生,而更着重于养心”,在“职场超越”高峰论坛上,彭凯平指出,近年来的数据表明,中国自杀死亡率远远高于车祸死亡率。中国的自杀率已经从十万分之十二上升到十万分之十六,每年因车祸丧生的人数约有近六万人,但是,死于自杀的人数竟是车祸的两倍。从这些数据足以看出,中国人已经从简单的解决温饱上升到了心理治愈的层面。他强调,不仅仅中国如此,纵观世界,每年都有近百万人死于心理疾病,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因疾病、贫穷等死亡的人数。因此,彭凯平指出,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不能只关注身体的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彭教授告诉记者,“养心”才能真正让人找到幸福的阵地,国家和社会要更多的关注人民内心幸福指数,而不是停留健康这个表层。

    谈及“养心”,彭凯平认为在深圳这样一个以速度享誉全国的城市,“养心”有特殊的意义。深圳是一个年轻人聚集的城市,而作为这个城市建设的主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也或多或少的在承受着心理压力。深圳已经提出了要打造“幸福深圳”,他认为,这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政府行为,或者一个组织行为,而是每个市民都要积极地成为参与主体。

    彭凯平指出,作为年轻人,要培养一种超越自我的意识。幸福不是单方的给予,而是一种“大我”的感染。现在的年轻人要跳出“小我”的圈子,努力为国家、社会、亲人、朋友营造幸福的氛围,而不是“闭门造车”,把自己“宅”起来。同时,彭教授也提醒年轻人,初入社会切忌攀比,找准定位后要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虽然现在许多年轻人都觉得在城市生活压力较大,但是他告诉记者,年轻人有压力是好的现象,这代表年轻人有希望有目标。

    彭凯平说:“希望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年轻人就应该学会积极的调节压力。”

    嘉宾简介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导。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文化与认知实验室主任、终身教授、博导。彭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及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为很多国际公司提供战略、人事和文化咨询,包括福特、宝马、美国航天局(NASA)、TCL、中航、中化及总装备部等。

编辑:梁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