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曾丽芳:12年无偿照看社区孩子

2009-09-07 15:06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  

  在罗湖区东晓街道东晓社区一致春晓苑小区,有一位知名度极高、成天乐呵呵的老阿姨。她就是社区数十位孩子们“共同的奶奶”曾丽芳。12年来,小区的邻里们早已将她看成自己的亲人。而经曾奶奶照料长大的数十位孩子们心目中,“曾奶奶比亲奶奶还亲”。

  “我有什么可写的?一个退休十多年的老太太,除了为孩子们做点事情外,没有什么作为。”曾丽芳说:“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与他们善良的心灵交流,我其实收获了无数的快乐和幸福,没有孩子们我还真觉得孤独呢!”

  一把青菜,一个少年的感恩

  暑期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始,10岁的吴少俊来到曾奶奶看管的社区图书室还书。可刚一转身,他被曾奶奶叫住了:“小家伙!头发这么长了还不剃?明天就开学了,赶紧去理个发,好漂漂亮亮去上学!”说罢,曾奶奶从身上摸出5元钱,递到小孩的手里。

  二十分钟后,小少俊精神十足地回到曾奶奶的身边:“奶奶,你看,头发理好了。”“你看,这回多精神!到学校老师都会多看你一眼。”曾奶奶抚摸着少俊的脑袋,牵了牵褶皱的衣襟说:“赶快回家,看看暑假作业还有没有漏做的,收拾收拾文具准备明天上学了。”“奶奶,没问题,都收拾好了……”小少俊说。

  这是新学期开始前,发生在一致春晓苑小区的一幕。对于小区的居民来说,这样的情景,他们见得多了,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曾丽芳说,这个小区比较老旧,住在这里的人基本没有富人。有了钱的都搬走了,留下的住户要么是下岗职工,要么是附近菜市场做小生意的住客。吴少俊的父母就是做小生意的,平常没有时间关照孩子。社区图书室及相邻的“四点半学校”成了小少俊假期和课余时间的“托儿所”和活动室,他是曾丽芳亲眼看着长大的。在一致春晓苑小区,类似小少俊这样的孩子还有一批。

  人心换人心,孩子们心里也装着曾奶奶。一次,曾丽芳到菜市场买了一把菜,刚付完钱,转眼发现菜篮里又多出了一把。原来这个摊位正是吴少俊妈妈守着,见妈妈收了奶奶的钱,小少俊立刻又拿出一把菜扔到了曾奶奶的菜篮里。“你看,哪有这样的孩子?竟吃里扒外!”曾丽芳乐呵呵地说。

  一门心思,服务社区孩子

  曾丽芳老家在广东汕头,1998年从大庆石油管理局退休,随即同老伴一起回到南方安度晚年,随几个子女来到深圳定居。她说,子女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孙子辈都大学毕业了,家庭十分幸福。现在,自己和老伴就是一门心思花在服务小区孩子们身上。

  在一致春晓苑小区,如今“曾奶奶”是一个符号,名气很大。曾奶奶的“名气”就是从无偿帮邻居照看孩子“打响”的。早年她刚落户小区时就闲不住,到居委会打杂,帮助抄写资料、管理社区等。第二年,居委会成立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需要一个人管理,她就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管理员,从此这里就成了社区儿童的乐园,她也成了深圳市五星级义工。社区成立关工委,她又成了关工委的一员。

  曾丽芳告诉记者,居住在这个小区里的居民不少是附近一家制药厂的工人,有些人下岗了,有些则是租客,生活都不怎么富裕。一些家庭干脆就把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当成幼儿园,把孩子直接交给曾阿姨照看。有些外出办事的居民也把孩子“寄存”在这里,一些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放学后无人照顾,自己主动来到这里。凡是孩子们的事,她无论贫富不分贵贱,都“照单全收”。她给孩子们讲解图书,教他们念童谣、唱儿歌,辅导做作业。

  多的时候十几二十个,少的时候三两个,曾奶奶的“幼儿园”转眼10多年过去了,大一点的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她始终也算不清自己一共看管了多少孩子。

  大家的事,就是曾奶奶的事

  曾丽芳特别喜欢孩子。居民外出的时候,经常把孩子交给她,她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分别安排孩子们看书、看VCD或者让孩子们玩玩具、玩游戏。

  她还拿出退休金,为青少年活动中心添置了电扇、水杯、文化用品,不遗余力地为社区服务。社区图书室的灯坏了,空调不制冷,哪个楼道脏了,谁家的衣服被风刮掉了,老人活动室的麻将缺张了,这些林林总总的小事,都是曾奶奶的事。忙不过来时,老伴就主动来帮忙。10多年来,老两口从来没有为此而相互埋怨。

  不久前,曾丽芳负责照看的社区“四点半学校”空调坏了,她四处找人也没有修好,最后她干脆自己掏了两千多元钱,买了一台新空调。图书室边上有一个自来水泵站,泵站的噪声很大,反映到多个部门都没有结果。曾丽芳自己写了个情况,逐家逐户让邻居们在上面签名后,她就拿着找到水务部门。这次,水务部门派了专人来调查情况,后来仅花了半天功夫,把泵站进行一番改造,问题就解决了。

  “我在这里为孩子们奉献余热,心情非常舒畅。”曾丽芳说,12年来,她为社区添置的每一样东西都来自自己的退休金。“我和老伴的退休金加在一起有好几千元钱,每年拿出一点钱为社区为孩子们添置一点玩具、书籍、用品什么的绰绰有余。关键是,我们乐在其中。”她说。

  小区的住户搬进搬出,每当有人搬走时,都会特意到图书室向曾奶奶道别。很多人离开小区很久了还会带孩子过来看望曾奶奶。不少人留下电话号码和家庭的新住址,希望曾奶奶能过去玩。可是,曾丽芳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次图书室。她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家里,就是在社区图书室服务。十多年来,每年除了大年三十晚外,天天如此。

  (更多“五老故事”见深圳新闻网之关爱网“托起朝阳——深圳关心下一代工作聚焦”。)

编辑: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