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爱心企业与晚报读者捐建灾区希望学校
2009-07-27 14:10 来源: 深圳晚报 【字号:大 中 小】
山里娃:
想有个新教室
岸家山小学在陇南市武都区龙凤乡海拔3000米大山上,大地震彻底毁坏了本就破败的校园。
李强强是岸家山小学70多名学生中的一员,品学兼优。上学对于他来说可谓“痛并快乐着”,快乐是每天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痛是每天得摸黑上学与回家。岸家山小学的孩子们多数和李强强一样,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上学,天不亮就出发,放学后摸黑回家,“但他们从不迟到早退,学习很认真。”校长李付社说起他的学生一脸骄傲。
乡亲们、老师们、孩子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有座新校园,有个新教室。”在文县石门沟小学,这样的愿望已有几十年了。
2009年6月8日下午,石门沟村有些异常的热闹。石门沟小学学生和20年前的村民一样忙着从自己家里搬运板材到学校搭建临时房屋。“以前村里老人自发搭建学校,现在我们也自发搭建我们的教室。”学校李老师和孩子不约而同地说。
石门沟村是藏汉聚居的村落,乡亲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石门沟村原来没有学校,300多户村民的孩子要走十余公里的山路到别的村庄上学。后来,有初小文化的村民李意生不忍孩子们如此辛苦,便租用村民的房子在村里办起了学校。上世纪80年代初,石门沟村家家出人手,有木材的出木材,有劳力的出劳力,热火朝天地忙了两个月,修建了一所村小学。村民们将在地震中成为废墟的石门沟小学自豪地称为“文县第一所民办学校”。
村支书:
只要建学校,一个月修通下山路
在岸家山村,听说记者代表深圳晚报前来考察学校情况,乡亲们纷纷围上来说:“再不修建学校,孩子们上学都成问题。”村民们说,学校被毁坏后,一些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走几十里山路起早摸黑上学,已经有一些学生辍学了。
30多岁的田军林是岸家山村村支书。为了给村小学修建一所新校舍,地震以后他四处联系资金,但一直没有结果,虽然有慈善机构考察过学校,但并没有承诺援建小学。了解到深圳晚报有援建学校的意愿时,田军林承诺:只要建学校,岸家山村专门扩建山路,村民自愿让出菜地、麦场,村里免费提供建筑用水和建筑工人住宿,还可以提供土豆、白菜。他一再说,村民们一直期盼着有个校园,不然,1000多村民的孩子都会被读书难住。
记者第一次去石门沟村时,村里还没有通山下的公路。记者徒步两小时爬山来到石门沟村,50多岁的村支书王撞林说,只要深圳晚报来修建学校,一个月时间,他就能将道路修到山下,保证不会让记者再次走路来山里。
编辑: 关爱网实习生
相关新闻
- 16年锲而不舍5姐妹来深寻母(28 09:08:44)
- 好心人情系苦难母女(27 14:54:14)
- 建军节军人免费游欢乐谷(28 08:37:37)
- 市75万志愿者献爱心收获快乐(28 08:22:31)
- 光明日报重点报道本网心理关爱讲座专家(24 17: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