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五千教师活跃社区学校
2009-07-20 12:29 来源: 深圳商报 【字号:大 中 小】
(本网讯) 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两年里,胡文龙、林崇德夫妇收到了来自全国56个孩子的信,这是被资助的孩子们寄来的充满感激和感动的回信。他们用了两年时间资助了全国56个民族的56个孩子。为了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夫妇俩约定十年内不添一件新衣服,生活也异常简朴。
“这对被誉为‘黄金搭档夫妻档’的胡文龙、林崇德夫妇,携手并肩,退而不休,无私奉献,成为我市关心下一代的典范。他们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杨伯生告诉记者。
这对夫妇,是深圳市教育部门活跃在社区、学校的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成员。市教育部门发挥离退休老教师们在政治、知识、经验、精神、威望、时空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目前,在全市6500名离退休教职工中,已有2900多名,加上在职教师,共约有5000名老中青结合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活跃在学校、社区。他们不负重托,为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设立6个中小学德育基地
1997年4月,市教育局关工委在市直机关中率先成立。十几年来,坚持“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工作方针,发挥教师能力、建设德育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旋律教育活动,成为市教育部门关工委开展活动的几个抓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市教育局关工委成立以来,局党委(工委)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局的整体工作,实行“双主任制”,建立离退休人员与在职干部相结合的工作班子;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他们建立了六个区“横向到边”、市区校“纵向到底”的关工委工作网络,市属学校和绝大多数区属学校也都成立了关工委或关工小组,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他们将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德育基地建设。目前,市、区教育部门德育基地共有6个: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育新学校)、福田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福田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宝安石岩)、南山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南山西丽)、宝安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宝安光明)、龙岗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龙岗坪地)。6个德育基地建立以来,接受锻炼的人数超过百万人次,成效显著。我市育新学校的德育基地十四年来完成了近40万名中小学生的教育训练任务,成功教育转化了1500名“问题学生”,创造了“育新模式”,荣获了“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奖”、“全国工读教育先进单位”。
创新活动形式突出主旋律教育
市教育局关工委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关工委的中心工作,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创新活动形式。自2001年以来,围绕争当五好小公民这一中心内容,开展了“精心读名人传记,立志做时代新人”、“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安全记我心,珍惜生命”等6项主题教育活动,“手牵手关爱活动”。罗湖区教育局关工委首先开展了手牵手健康扶贫活动,发动学生自愿捐款,成功救助了22名重症儿童,荣获“深圳市第二届市民最满意的关爱行动”荣誉。
市教育局关工委还开展了“改革开放30周年读书征文比赛”等四项紧跟形势的读书征文活动。最近,他们在全市青少年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国60周年征文演讲比赛”,让深圳学生了解60年来我们新中国成立的风雨历程,感受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另外,近几年来各区教育局关工委还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宝安区的“民族精神代代传”,连年接力传递;龙岗区的“禁毒教育”,长效而实际;南山区的“听花季倾诉”,托起朝阳;福田区的“心理咨询”,深化素质教育;罗湖区的“四点半学校”活动丰富多彩,拓宽了育人阵地;盐田区的“3·18警示教育”,在历史的现场中英街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记者 邓小群)
编辑: 关爱网实习生
相关新闻
- 龙岗:用“心”关怀呵护下一代(20 16:37:33)
- 盐田:警钟长鸣催人发奋成长(20 10:50:45)
- 福田:“五老”争朝夕春泥更护花(20 10:45:29)
- 罗湖:“四点半学校”老少皆有为(20 10:41:59)
- 宝安:“五年宏愿”伴我成长(20 10: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