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我们可以一样精彩自我价值感

2009-01-21 14:51  来源:深圳新闻网  【字号:  

[说事一]城里的月光象白天一样明亮,而我们头顶上天花板也没有当初的颜色。这是到深圳打工五年的丽丽的生活写真。她在一家电子厂打工,工作的时候感觉跟城市人一样的忙碌,到了晚上好象又回到了家乡,熟悉的面孔,单调的生活,让这个二十岁的花季少女常常感到空虚,无聊烦躁涌上心头,一年有一年,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结束。“孤单,寂寞与无奈。

这就是现实,也是女工们的生活写照。[说事二]小何高中毕业后经老乡介绍到了宝安一家工厂打工,最近介绍他去的老乡陆陆续续都离职了,小何心里空荡荡的,来深圳三年除了同乡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心理觉得很苦闷,在家乡时的他热情活跃,朋友很多。他多么渴望拥有多一份的友谊啊,每当他挤出笑颜迎上去的时候看到对方冷冰冰的脸又欲言有止,心理直打鼓万一别人不理会怎么办,毕竟我们不是老乡,每次走在上班的路上他都不由自主的感到孤独,在城市交一个普通朋友难道真是一个美好的奢望吗?

[心理点评]

 1、 外来工从乡村来到陌生的都市,他们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新学习模式和新生活方式不适应,导致心态失衡、萎靡不振,行为较孤僻等情况。漂泊在异乡,远离了亲人的呵护和关爱,还常常面对孤单寂寞,使不少外来工精神苦闷,生活陷入空虚无聊之中闲暇时间少,没有幸福感,满意度差。业余文化生活的枯燥无味,导致外来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中的压力得不到宣泄,必然的结果就是心里空虚、情绪烦躁,生活失去目的和方向。

 2、外来工闲暇时间是贫乏和单调的,主要是群体内部娱乐或仅仅是自我消磨时光。一是农民工收入较低,对都市中娱乐、休闲场所敬而远之;二是与其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分不开,没有精力娱乐;三是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缺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四是缺少消费、休闲引导,‘城中村’是绝大多数外来工口生活和文化环境聚集地,与当地人接触并不多,他们的消费方式几乎是沿袭早来一步的朋友、亲戚的从而使得八小时外的生活与城市人相脱节。

3、对于年轻的外来工,对朋友和同乡的认可是他在城市的最主要的归属了。在农村,人际交往中带有很强的初级人际关系的感情色彩,以熟悉与信任为交往的基础。在城市中,交往的基础是合理的自我利益,交往的形式上偏重于业缘关系,情感淡漠。市民与农民工这两大群体生存在同一空间中,表面上是有所交往的,但在社会和心理层面上,农民工存在着高度疏离感,成为游离于城市的、既缺乏保护也缺乏相应约束的社会群体。很多人除了老乡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朋友,平时老乡聚在一起,就是喝酒、赌博,找不到其他乐子。

[心理应对]

 1、 对自己要有信心。要相信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都是光荣的,外来工和本地人一样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城市的一砖一瓦都写满了外来工的贡献和价值。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勤奋努力,同样也可以创造人生的精彩。外来工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关键是对自己有信心。通过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一样会有很好的人生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 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害羞的人一般不太容易交朋友,也容易压抑和苦闷。害羞的通常比较在意消极的评价,对自己不自信。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不自信。不自信的人通常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在人际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不入,这当然得不到快乐。

 3、敞开心胸,主动交往,与城市人的交往是农民工主动适应城市的主要途径。农民工的社会交往,是一种基于生存适应之上的更高的心理需求,是适应城市的一种较高的层次,可获得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可以有意识提高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从一些相对简单的社交行为开始,如从身边熟悉的人打招呼,发牢骚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从身边一个外向的人学习注意观察学习他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有机会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优势,都可以增加人际交往的个人魅力;和不认识的人聊天的时候,你就应该放轻松点,要大方且客气点!同时人际交往时应该看开点,被人拒绝不是个大问题。最重要是在你被拒绝后懂得改善和提升自己!

 4、象丽丽这样的年轻外来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才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而文化生活是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农民工闲暇时间如看书报、杂志等,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或者为了更好的生活有选择性的充电。各地公益性质的外来工社区学院文化生活也可以丰富和充实内心世界。

编辑:Jenny 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