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管理|投诉        

人大教授郑杭生:关爱行动对促进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2008-11-1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  

20070121    深圳特区报

“‘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深圳关爱行动的这一口号很有感染力,也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理念的具体行动。”昨天,在“关爱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上,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深圳的关爱行动对推动社会正义、重建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加新鲜内容

郑杭生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在建设生气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深圳在开放性和创新性这两个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通过这些创新性的实践,特别是包括关爱行动在内的种种制度创新活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加了许多新鲜的内容。”

“自2003年起,深圳市委、市政府倡导并直接推动的关爱行动,开创出了一个政府主导,企业、公益组织、市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社会救助模式,推动和实现了社会福利社会化,变成了一个城市共同的文明节日,特别是深圳关爱行动连续三年的成功举办,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推动社会正义、重建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推进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公平分配

郑杭生评价说,“深圳的关爱行动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并致力于逐步把公平正义贯彻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各个方面。”

联系到深圳的实际,郑杭生认为,经济的发达并不意味着全民皆富,在GDP均值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弱势群体,包括下岗失业群体、外来工、老年人口、青少年、残疾人等。郑杭生说,“深圳关爱行动以扶弱帮困、权益保障、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为核心,以提高外来工、农村城市化居民和青少年素质为重点,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它从一个重要方面,推进了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公平分配,从而推进了现阶段的社会正义。”

体现深圳创新精神

“关爱行动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创新精神的体现。”郑杭生说,深圳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调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朝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合办福利的方向发展,走出了政府单独办福利的老框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形成了政府部门加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的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社会公益运行模式。

“这一模式,在现阶段较好保障了救助对象、整合了救助资源、协调了救助主体,实现了社会救助所具备的体现社会公正、缓解社会矛盾的功能。”郑杭生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实践,是由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千千万万的实践组成,而深圳的关爱行动,就是其中一笔。 

编辑:才楹楹